《中華日報》11日社論也指出,新任縣市長“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最特立獨行的是柯文哲,他打著“跨越藍綠,世代交替”旗幟,張起“白色力量”當選臺北市,旋即燒出第一把火,以“i-voting”(全民票選)方式選出部分特任官,因票選形式難盡週全而引發不少批評。
“柯文哲現象”形成龐大的吸票力量,造就他入主臺北市政府,他當選之前之後實則已掀起另一種形式的“柯文哲現象”,這種現象源於“心有動念,即説出口”的言語表達方式,被問起上任後“是暴君還是酷吏”?直白無忌的説“我還是酷吏”,並拋出兩個議題: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興建最短距離的北宜直線鐵路。
闊達敢言也許是柯文哲性格的展現,但臺北市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不須審慎評估能説拆就拆嗎?北宜鐵路能率爾就原規劃路線改變為截彎取直嗎?柯文哲畢竟是臺北市長當選人而不是電視名嘴,怎能不以市長的高度謹慎發言?新舊任交接講究無縫接軌,更因縣市政有其延續性,絕不可能“新官換新政”。新科縣市長凡有新政構想應謹言慎行切莫信口開河。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