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9月1日發表李家泉的評論文章説,我這裡所説的“東風”,是指馬英九作為一個中國人,腦子裏的中國意識和中國感情,對處理兩岸關係是有利的;所説的“西風”,是指馬英九在西方環境下受教育和成長的,西方意識和美國傾向較濃,這當然又是不利的一面。所以,他在臺灣執政的6年多來,這兩種意識和傾向經常在腦子裏打架,表現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時左時右,搖擺不定。
例如,當兩岸關係還處在“淺水區”時,他行動上就比較積極,兩岸通過臺灣的“海基會”和大陸的“海協會”,共簽署了21個協議。這對兩岸人民都有利。但這些協議,基本上都是經貿文化方面的,沒有太大的敏感性,馬英九的顧慮也比較少,很果斷。這個時候,似乎是“東風壓倒西風”。
然而,往後逐步要邁向“深水區”時,馬英九的顧慮就比較多起來,近兩年來幾乎不敢邁出任何新的步伐。事物的規律就是這樣,你不進則必退,現兩岸關係似正在由慢步、停滯、並可能走向倒退。這當然不僅是因為,馬英九本身腦子裏的兩種意識鬥爭激烈所致。外部和內部的各種因素,也在影響他和刺激他。我早有一種預感,甚至擔心,馬政權説不定什麼時候,在一種壓力下,會採取某種措施,把兩岸關係拉向後退,使臺灣終至“西風壓倒東風”。現在有沒有這種跡象?
大陸學者,包括筆者在內,現正注視著臺灣:馬英九和他的政權下一步將怎麼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會不會受到來自臺灣方面的衝擊和阻礙?馬英九和他領導的國民黨,臺灣的現政權,究竟會走向何方?從長遠來看,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沒有任何妥協或中間道路。相信馬英九不會忘記,自己畢竟是中國人,國民黨也畢竟是中國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只能走“東風壓倒西風”的道路,絕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