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陸客在臺買茶葉收不住 平均每人一公斤

2014年08月21日 13: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8月20日報道,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場長陳右人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開放大陸赴臺觀光,帶動臺灣茶葉需求,一份調查顯示,6成陸客赴臺買的伴手禮都是臺灣茶葉,平均估算一位陸客赴臺灣觀光,帶走一公斤的茶葉。

  這份調查是透過桃勤公司在桃園國際機場出境大廳,進行抽樣調查,總計抽了1300份,還算有公信力,結果發現將近6成陸客帶茶回去,平均估算一個人帶走一公斤的茶葉,以2012年赴臺260萬陸客,2013年赴臺280萬陸客來推算,“一年隨手就帶走2700噸至2800噸臺灣茶葉”,相當可觀。

  陳右人上午出席桃園縣府在龍潭福鴻茶廠舉行“你農我農、傳承起飛”許下農業新桃園的承諾座談會,與桃園縣長吳志揚及專業茶農們,分享臺灣甚至桃園茶葉的生産力,會後接受中評社訪問。

  對於臺灣茶葉這幾年,因為陸客赴臺觀光大量採購,甚至用重金標下阿里山、梨山等得獎高山茶,造成臺灣茶葉供不應求,陳右人站在茶改場的立場來看這股臺茶搶手趨勢。

  陳右人説,光從陸客提袋或伴手禮,將近6成選臺茶,這是相當可觀,如果善用資源,臺灣或是桃園茶葉行銷沒有問題。

  對於市場供不應求部分,陳右人分析,臺灣茶葉政策正在調整,除了每年從境外輸入臺灣3400、3500噸茶葉(半發酵茶、球型茶),“農委會”也鼓勵大量植茶,增加産能,擴大生産擴大種植,途徑就是平地推動活化休耕地,檳榔園廢園轉作,臺灣中北部檳榔園適合轉型種茶,搭配“農糧署”産業結構調整,土地利用更容易,好比耕種茶園或設置茶工廠,旱作灌溉也持續進行,並給低利貸款。

  很多人會質疑,現在喝臺灣茶,很容易喝到越南茶,陸客赴臺買臺灣茶,裏頭不知道混了哪來的茶葉,這種行為可以允許嗎?

  陳右人解釋,茶葉本身有所謂“商品級茶葉”,好比市面上最熟知的立頓袋茶或茶包,TEA BAG會有15種左右的茶葉,有高級茶、中級茶也有各地産區的茶葉,這是允許的。因為單單仰賴單一茶農、茶廠不可能,需要透過高級中級以及低價茶葉,好長期固定維持一定的茶葉品質,尤其國際流通需要這樣原料。

  他根據臺灣制茶公會提供數字表示,除了陸客採購的臺灣茶(部分發酵茶、球型茶)2700噸至2800噸,每年臺灣出口報關(部分發酵茶,球型茶)1200噸左右,加上走“小三通”模式輸往大陸茶葉,這部分數字無法精算,但預估每年實際出口量約5000、6000噸。

   陳右人補充,臺灣本地生産茶葉生産,會根據茶農自己選擇要不要做紅茶、綠茶等發酵茶,數量會變動,但平均球型茶每年産量約1萬1千噸,以臺灣每人每年喝茶1.8公斤來算,臺灣內銷需求就要4萬噸,因此必須仰賴進口來補充,以2013年臺灣進口來看,半發酵茶、球型茶3469噸,加上紅茶、綠茶、普洱茶進口達3萬噸。

  很多商品級茶葉出口,是混著不同産區茶葉,完全併入日常飲用茶不高,好比臺灣路邊可見“3斤1000元(新台幣)”茶葉,就不可能是高山茶高價茶,兩者等級不同。

  對於“非臺灣産地茶葉”混入臺灣本地茶,陳右人説,“不能説沒有”,但低價茶併入臺灣高價茶飲用茶比例不高,商品標示本來就應該誠實。

  陳右人也透露,要喝“純臺灣生産的茶葉”機會愈來愈高,因為檢驗技術幾乎成熟,“可以檢驗五個國家同一品種的茶葉”,屆時可以看販售的臺灣茶,有沒有混其他地區茶葉,預計今年底到明年可推出,只要等檢驗技術可信度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公開。

  對於陸客把臺灣高山茶行情炒高,造成臺灣人喝好茶愈困難,陳右人提醒,事實上,阿里山等臺灣高山茶或高價茶,分析過去這20年以來,幾乎沒有漲價,原因在於供應。

  過去高山茶種植面積2、3百公頃,茶商抱錢到茶農家買茶葉,現在增加到3、4千公頃,所以現在反倒要去行銷,高山茶的一般市售零售價格變動不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