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發展大勢底定 島內統獨爭議將逐漸弱化
上世紀80年代末以後,國共兩黨都認同一個中國,但對什麼是一個中國、也就是對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認知不同,構成矛盾與衝突。以2005年“胡四點”為標誌,大陸正式確立並堅定貫徹“兩岸同屬一中”的政策思想。“兩岸同屬一中”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擴大了兩岸接觸的政治基礎。其直接效果是使國共兩黨得以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基礎上就“九二共識”重新達成一致,重啟協商,極大地扭轉了兩岸對抗局面,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也是2008年國民黨能夠再次上臺執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民、共三黨在統獨問題上構成一種三角關係。國、共兩黨就“九二共識”重新達成一致,大幅縮小了兩個邊之間的排斥與距離,結果必然是極大地壓縮第三邊的長度與延伸空間。隨著國共和解,過去長期飽嘗兩岸緊張對抗之苦的臺灣人民看到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逐漸成為現實,並不斷獲得和平發展的紅利,就使民進黨以“臺獨”激化兩岸緊張、轉而在島內政治鬥爭和選舉中獲取好處的格局失去依託。
民進黨一貫堅持“臺獨”立場,但不同階段表現形式還是有所不同。從成立時的“臺灣前途由全體住民自決”,到“二大”通過“人民有主張臺灣獨立的自由”,以後又有“以獨立政治實體為考量的準兩國兩府模式”、“事實主權案”,1991年通過“臺獨黨綱”,1999年通過“臺灣前途決議文”。去年元旦黨主席蔡英文在致黨員的公開信中表示:“要統要獨,必須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不在選什麼,而在選擇權是我們自己的”。相對於陳水扁執政期間攻擊性、挑釁性的臺獨作為,有所變化。最近她又提出同大陸進行“直接而實質的對話”,明確表示將由親綠非政府組織及智庫、學者跟大陸多方面接觸,顯示出民進黨大陸政策的新的動向。與此相應,一些民進黨重要成員也對以往的做法多有反思,認為“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錯失了發展契機。2004年陳水扁連任後,曾經很想做出突破,但卻出現陰差陽錯的結果,兩岸沒有接上棒,後面的發展蠻可惜的。民進黨要重新執政,無法回避兩岸問題”(《中國評論》今年4月號)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勢已成,民進黨的政策調整難以回避。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