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世界日報:拋開政爭不分藍綠一起“愛臺灣”

2008年03月31日 09:03:00  來源:
字號:    

  四年前的選戰,從執政黨的政績表現及民調都顯示在野黨勝券在握,然而選前的兩顆子彈,戲劇性扭轉了結果,代表臺灣不少中間選民,會以投票前一些突發事件來決定是否投票或投給誰,這種不可預測的可變性,使許多人焦慮及擔憂。然這次臺灣“總統”選舉過程非常和順,沒有出現一些恐人不安的因素,這對於臺灣來説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美國《世界日報》日前刊文分析,臺灣兩黨之間相互的不信任及猜疑,也替選舉添加不安,兩黨對治理臺灣的理念及方法會有所不同。這次“立法委員”及“總統”選舉結果,代表族群對立、狹義愛臺灣等意識形態不再是政治主流。

  選舉後當選政黨及“總統”,應該有機會以他們的政策與方法,帶領臺灣向前行,或許民進黨不贊同,可以站在監督立場配合。

  現在國民黨在“立法院”佔了大多席次,又贏得“總統”之位,“行政立法”資源集于一黨,應當掌握良機,用人唯才,不分藍綠,推行政策為全民,在野黨若有好的政策提案,不可只以政黨立場考慮,為否決而否決。國民黨要能不分藍綠為民服務,才可將過去虛耗空轉八年的缺失扭轉過來。

  文章最後説,新當局會面臨重大挑戰,一則選民會期待短期內看到經濟明顯改善,但民進黨過去八年來拆東墻補西墻的財政,不知道在臺灣的財政上已造多大一坑,如何填補及需時多久尚未可知。另外臺灣經濟結構以外銷高科技為主力,傳統産業早已外移,“三通”及開放投資只是減少目前兩岸貿易的機會成本,對臺灣本身經濟結構沒有改變。對那些低收入,缺少特殊技能,青中年待業人員,或沒有資本的臺灣人民有什麼實質好處?選戰中,“三通”是個重要議題,“三通”也是個開始。但臺灣長遠發展不是一個“三通”可以解決,臺灣太小,在資源及時間上都不允許每個政黨上臺試幾年,不行再換另個來試。為了臺灣,藍綠都該坐下來,異中求同,兩黨該平心靜氣想想,兩黨之間可以達成共識之處,例如完整公平的“司法”,良好的教育制度,這些基礎不可因政黨替換而受到影響。讓臺灣人民不必陷於無謂的政爭中,臺灣才會有希望,才會前進。(李克)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