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日,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即將展開,投票結果將決定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八位總統的人選。選前民調顯示,中間派獨立候選人、“前進”運動領導人馬克龍將以較大優勢戰勝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馬麗娜 勒龐。不過,在投票結果出爐之前,一切都還是未知;而無論未來法國總統是“他”還是“她”,都勢必要面對一個“分裂的法國”。
【競選綱領差異大 法國向“中”還是向“右”?】
在4月23日的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中,馬克龍和勒龐分別以24.01%和21.30%的得票率從11名候選人中勝出,殺入大選“總決賽”。
從參選以來,兩人的競選綱領就相互對立,分歧巨大:
財政刺激和減稅方面,馬克龍主張溫和削減財政支出,並推出經濟刺激計劃;勒龐則承諾為法國家庭減稅,增加工人階層福利。
全球化問題上,馬克龍支援全球化自由貿易;勒龐則表示,自己若當選總統將拒絕國際貿易協定、廢除歐元,通過實行“明智的保護主義”讓法國企業受益,甚至不排除發起“脫歐”公投。
就業問題方面,在法國失業率逼近10%的情況下,勒龐、馬克龍爭論的焦點在於是否推出嚴格的勞動法,勒龐打算維持每週35小時工作制,將退休年齡由62歲降至60歲,對加班收入免稅。馬克龍則建議廢除每週35小時工作制,保持退休年齡和養老金不變。
在選民尤為關注的反恐和國家安全方面,馬克龍表示上任後將把打擊恐怖主義作為首要任務,但勒龐的立場顯然更加強硬,措施也更加具體——她呼籲關閉部分清真寺,並把所有被列入極端分子檔案名單(Fichier S) 中的嫌犯“統統轟出法國”。
【馬克龍有望勝出 四分之一選民或棄投】
歷經兩周緊張的拉票、針鋒相對的辯論後,從5月5日午夜開始,兩名候選人都按照規則停止競選活動,雙方競選團隊和支援者都不再通過視聽媒體“發聲”拉票,靜待7日投票。
多個民調機構在選前的調查顯示,馬克龍有望在投票中以較大優勢戰勝勒龐——民調機構艾拉貝(ELABE)5日公佈的調查顯示,馬克龍第二輪得票率將達到62%,馬麗娜 勒龐僅會獲得38%的選票;伊普索斯民調所 (IPSOSSOPRA-STERIA)的調查結果,馬克龍的支援率將為61.5%,馬麗娜 勒龐的得票率則為38.5%;伊弗普(IFOP)和輿論之路 (OPINIONWAY)的民意測驗結果都表明,馬克龍將以61%對39%的得票率擊敗馬麗娜 勒龐。
根據上述多項民調,登記選民在第二輪的投票率將達到75%至76%。伊普索斯的調查則顯示,目前仍在猶豫的選民中,51%的人表示會投“白票”,49%的人聲稱仍有可能改變主意。
不過,另一項民調顯示,四分之一的法國選民將在7日的總統決選中棄權。其中許多是左翼選民,在他們支援的候選人未能進入第二輪投票之後大失所望。
上述棄權率將是1965年法國決勝輪總統選舉以來的第二高,凸顯許多選民對於選擇中間派馬克龍還是極右翼的勒龐感到心灰意冷。
【右翼勢力崛起 “兩個法國”如何彌合?】
法國《世界報》評價, 2017的法國大選之爭堪稱是“兩個法國之爭”:主張自由、支援全球化的馬克龍代表“開放、前進、革新的法國”;反移民、反歐盟、反全球化的勒龐則代表“保守、鎖國、民族主義的法國”。
在選前的最後一次電視辯論上,主持人曾如此形容兩人無法調和的政治立場:“他們幾乎每條政綱都是相互對立的。”
此外,雖然馬克龍在選前民調中一路走高,但有英國脫歐、美國大選作為前車之鑒,誰都不敢預測已經多次讓人跌破眼鏡的國際政壇,不會再現一隻“黑天鵝”。
更多分析認為,真正令人擔心的不是法國大選結果,而是大選已經暴露無遺的法國乃至整個歐盟面臨的困境——法國左翼社會黨與右翼共和黨等傳統政黨50年來首次在7日的投票中“集體缺席”;勒龐及其代表的極右翼勢力的軍突起,更人看到民粹主義快速上升的勢頭。
分析指出,雖然大選結果尚未出爐,但一個事實已基本明確——法國政壇傳統格局已被重塑。無論誰最終在大選中勝出,都必須面對如何管理漸行漸遠的“兩個法國”的難題。(李夏君)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