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蒂勒森訪華為何身段如此柔軟?

2017年03月22日 13:18: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習近平主席19日會見了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作為“習特會”之前的重要會晤,蒂勒森此訪釋放了極大善意,表示雙方領導人的會晤將“為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向”,並提到,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那麼美方為何此次會採取如此柔軟的姿態?所謂“未來50年的發展方向”又在指向什麼?

  首先,很多人將其視為美國“試水溫”的舉措,甚至是麻痹中國的糖衣炮彈。實際上,目前總結特朗普新政府的對華政策還為時過早,很多都還停留在口頭而非行動。因此,目前中國在對外政策上不應有劇烈的調整和變化。中歐關係的發展正不斷加速,中俄在經貿、戰略上的互惠關係也不斷加深,中俄與中美關係的發展不應是互斥的。我們應該注意美國在這方面的“小心思”,並主動造勢逼出美國真正的想法和底線。中國的淡定和自信,才能讓美國外交政策的全貌越來越清晰。

  其次,很多人將特朗普上任視為孤立主義和美國世界霸權開始衰落的標誌,而“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實際上可能是讓美國重新掌握世界主導權的有效手段。美國長期以來使用的“再平衡”政策,其實並非僅適用於亞太,而是一系列“各層次”、“全球性”與“全方位”的大戰略政策佈局,通過不斷的政策調整,來達到美國對相關議題的“再主導”,關鍵取決於美國現在關注的重點“pivot”在哪。美國當前希望平衡的重點,一是為支撐其世界霸權和盟國體系而付出的成本,二是當前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對美國經濟和製造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三是全球恐怖主義對美國國家安全的現實威脅。然而,特朗普對這些議題的再平衡手段,往往都是強硬的政治施壓和以鄰為壑。他似乎意識到,如果繼續強硬地在相關議題上與中國對抗,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導致美國再平衡的目標無法達成,而其他在美國壓力下失意的國家會越來越多地團結在中國的周圍。

  最後,特朗普的再平衡目標能否實現,中國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作為一個最強勁的夥伴,比作為敵人更有利可圖。因此,我們才看到特朗普最近在對華政策上的不斷轉變,包括轉變了對臺政策的調整,屢次重申“一個中國”。因此,可以預期未來美國會在一些中國關切的議題上做出讓步,而與此相對應,中國企業也可以適當給美國製造,讓美國與中國先從經濟工業領域擴大合作空間,讓美國覺得中國是他的合作夥伴,而非零和競爭的對手。 同樣的,我們也應該鼓勵美國企業來華進行技術投資,讓美國“再平衡”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在這裡發生交流。

  另外,至於臺灣問題,特朗普政府應不會與臺灣增進更多軍事與政治關係。美國現在希望大陸能協助自己成為翹起世界各種新發展的助力,從根本上解決或緩和很多國際問題。特朗普政府已經關注到民進黨當局最近所作所為,擔心臺灣未來有可能荒腔走板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和平,從原本開放支援與臺灣當局更多接觸轉向收緊對臺灣合作。

  從以上這些角度來看,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為何蒂勒森此次訪華展現柔軟身段。特朗普並非“政治素人”,而是一個精明的政客。他並不希望中國成為其任期內糾纏不休的對手,而是有助於他實現政策目標的重要夥伴,這也正是所謂“為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向”的內在意涵。而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應該把握特朗普外交的務實特性,在中美合作共贏的大格局下,在堅持既有外交原則和外交底線的前提下,尋求確保自己的核心利益的。 (作者姚錦祥,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生;王裕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責任編輯:李帥]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