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就將滿四年,成為近十年來日本少有的長期政權。在此之前,日本政壇一直亂象紛呈,更換首相如走馬燈,達到了一年一相的地步。安倍在那時也有了第一次執政不滿一年就黯然下臺的經歷。其實二戰結束71年來,日本已經有33人當過首相,平均下來每人任期僅有兩年多,因此日本首相當不長是常態,長期政權才罕見,而這與日本的政治制度密切有關。
根據現行日本憲法,日本實行議會內閣制。天皇是日本的象徵,相當於國家元首,但不掌握權力。日本的行政權由內閣來行使,而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首相,由國會選舉産生並需天皇的任命。雖然日本眾參兩院都會舉行首相選舉,但由於眾議院選舉結果優先,因此一般來説,首相是由在眾議院中擁有多數席位的政黨黨首來擔任。不過,由於日本的政黨組織大多比較鬆散,政黨的分化重組如家常便飯,有時執政黨內部出現分裂,有時兩個較大的在野黨開展合作,這都會導致日本政壇重新洗牌,導致各政黨的議會席位出現變化,首相也就隨之換人。
日本的政黨制度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執政黨黨首就是首相,但黨首本身也是有任期的而且任期還不長 (兩到三年),還時常與首相任期不重合,導致隨著執政黨每隔一段時間舉行黨首選舉,首相也很可能會跟著變。因此,即使日本各政黨之間的力量沒有變化,執政黨始終掌握著眾議院多數,但執政黨內部圍繞黨首選舉也會導致首相更疊。日本主要政黨自民黨和民進黨內部都派系林立,黨中有黨。過去自民黨長期執政期間,黨內各派為了爭奪黨首也就是首相的位置展開激烈爭奪,還出現了少數黨內大佬協商決定首相人選的“密室政治”,以及各大派系輪流坐莊的現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