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美】喬納森·波拉克:全球化“寒潮”中的中國改革藍圖

2016年09月05日 14:02:3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恰逢國際經濟困難時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以下,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年低于這一分水嶺。許多主要工業國的民眾對于全球化的支持度不斷下降。今年6月底的英國脫歐公投對歐盟一體化和經濟開放造成了沉重打擊,其所帶來的更長遠影響才剛剛被感受到。

  美國總統大選中體現出對全球化支持力度不斷減弱,這最令人擔憂。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一直在持續地攻擊現存的貿易協定,他還威脅要對中國、韓國、墨西哥和其他對美市場的主要出口國的出口產品施加高額關稅,這些都是公開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行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則公開反對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這是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核心支柱之一。

  希拉里立場的轉變尤其反映了美國公眾對于自由貿易的支持力度在減弱,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認為,全球化一直在危害美國的利益,因為與之相伴的是美國工人的弱勢地位。隨著產品制造被外包至工資水平更低的經濟體,他們的工作機會丟失,而且無法確保相同收入水平的新就業機會。然而,對于全球化所帶來的好處,包括美國工業出口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美國經濟獲得高質量、民眾支付得起的消費產品等等,很少有美國政治家準備提醒大眾注意,而這些都是全球化進程的標志。

  因此,今年的G20峰會將遭遇強大的阻力。盡管難以去除經濟開放的障礙,也很難協調G20成員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但中國和其他G20成員國已經做好準備,通過一係列會議,為未來確立富有雄心的目標。習近平主席就宏觀政策協調新機制、推動欠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將G20轉變成為全球治理平臺等提出一係列重大目標。

  這些目標可以達到嗎?作為今年G20峰會的主辦國,中國有足夠的動力呈現出有關全球經濟改革的重要思想。中國已經發出一係列重大倡議,實現這些倡議的前提是G20能夠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更加積極、更有力的機制。這些目標是改革藍圖,下一步應落實為詳細的行動計劃。要形成真正的政策共識,就約束各方的規則達成一致以及落實路徑,依然充滿挑戰。

  事實上,中國愈發將自己視作經濟領袖,而非跟隨者。與此同時,中國也承認,美國和中國加在一起的經濟力量和觸角為兩國扮演了一個獨特的“經濟穩定器”角色。中國或許把自己視作世界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但現在的中國已經遠不止于此,這為其帶來了特殊的責任以及領導地位提高的可能性。鑒于在今年的峰會召開前數月便已經開始進行精心的準備和磋商,至少人們可以樂觀地認為,對于所有參與者而言,所有的思考都是充實的、坦誠的。

  在杭州的峰會上,G20的所有成員國將會更多地了解到中國針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所提出的解決舉措。無論是參加會議的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杭州會議都有助于指明未來方向。(作者是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原主任、資深研究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責任編輯:王怡然]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