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不是“金磚五國”成員舉辦的首場20國集團峰會(2013年俄羅斯也曾舉辦過),但在此之前,西方和新興國家之間的政治裂痕卻從未如現在一般明顯。
俄羅斯在很多問題上都與美國和歐盟針鋒相對,它們主要可歸結為主權問題、捍衛國家利益而非單邊主義概念的權利問題。俄羅斯秉持著“多中心世界”的觀點,其結果就是將外交政策的重點放在歐亞主義上,這正好契合了中國的地區優先政策。
美國在諸如南海和一些基本的外交戰略重點等問題上給中國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中國的外交政策越來越活躍, 它建立在全面追求多邊主義及全球利益的基礎上,包括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連接起歐亞大陸。
與此同時,巴西在前兩任總統的任期中,追求更獨立外交政策的努力因國內局勢動蕩而受挫。印度謹慎地制定多邊政策,以便從“金磚五國”等機制中全方位謀取利益。南非盡管深受國內問題的困擾,卻仍然生機勃勃。作為地緣政治的統一體,“金磚五國”經歷了一些挑戰。
盡管“金磚五國”成員因經濟增長放緩而出現“危機”一說,卻仍然對自己的需求有著統一的基本認識,即改變全球治理係統,全面推動新的世界秩序,這種秩序將照顧新興國家利益和“黃金十億”之外的全球人口。
“金磚五國”更像是這些全球性國家政治精英的計劃,該計劃是為了新的世界秩序,而不僅是一個經濟統一體,或提高自己在改善全球金融體係和貿易制度中議價地位的工具。“金磚五國”哲學也可被視為構建“不盲目追隨新自由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模式的嘗試。中國領導人強調,消除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光是國際社會共同的道義責任,還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其他國家的學者和政治家認為綠色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模式比經典的資本主義更加平等和以人為本。因此新興大國在重大問題上的利益可能與七國集團截然不同。
杭州峰會當然不太可能成為七國集團和“金磚五國”的擂臺(盡管兩大集團對許多原則性問題的表態截然不同),不過看一看這兩大集團如何評論全球安全,以及包括不同地區熱點在內的新挑戰還是很有意思的。今年G20峰會的議程中,大部分是有關綠色金融、可持續基建、經濟增長、最貧困國家發展等問題的,與“金磚五國”的基本議程一致。中國已經為自己的20國集團領導地位訂立了以下目標:制訂創新增長藍圖;為執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訂行動方案;深化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等。
應該讓各方都受益——在中國的引導下,杭州峰會能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好場所。20國集團的角色是今天世界上最接近“全球政府”的,對尋求相互利益妥協,實現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來說不可或缺。特別是考慮到中國明年即將成為“金磚五國”輪值主席,而杭州峰會上的決策很可能成為人類共同利益的指示燈。(作者是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亞洲戰略部主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