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大家談】中塞合作是對一帶一路戰略的鏗鏘説明

2016年06月19日 14:49: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仲夏之時,花香之際。中國與塞爾維亞戰略夥伴關係又迎來一次加速升級的美好契機。2016年6月17日起,習近平主席開始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訪問前夕,習近平在塞爾維亞《政治報》和新南斯拉伕通訊社發表題為《永遠的朋友 真誠的夥伴》的署名文章。期間,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憑吊在我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事件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兩國元首共同宣佈建立中塞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塞友誼的歷史、現實和未來,在這次訪問中彼此交織與連接。

  中塞友誼是“老酒”,歷久彌香;中塞關係如“高鐵”,飛速發展。用習近平主席的話説:上世紀40年代,中國人民同南斯拉伕人民在東西方戰場英勇抗擊法西斯侵略,實現了民族解放和自由。50年代初,中國同南斯拉伕聯邦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掀開了中國人民同塞爾維亞人民友誼合作新的一頁。歷史發展雖然經歷了諸多變化,但中國和塞爾維亞共同守護住了中塞友誼的根本。孟子説:“友也者,友其德也。”60多年來,兩國人民始終心手相連,彼此懷有特殊感情,跨越時空的真情厚誼歷久彌新。

  中塞兩國都是歷經苦難的國家。中國飽嘗被殖民侵略的滋味,而歷史上的塞爾維亞在歐亞豪強面前相對弱小,但獨立精神、嚮往民族自由的精神生生不息,歐亞力量格局的大變動往往令它飽嘗戰爭和動蕩之苦。苦難的歷史鍛鍊了兩個民族共同獨特而不屈的性格,兩國堅持走自己選擇的道路,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目前塞爾維亞是唯一沒有提出申請加入北約的中東歐國家。

  塞爾維亞在地區內顯得有些特別,在歐洲國家中屬於另類。另類的塞爾維亞不是歐盟國家、不是北約國家,於是能有更靈活的外交,拋卻意識形態和政治因素和中國精誠合作。2009年,中塞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塞爾維亞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中東歐國家。2013年,習近平主席同尼科利奇總統一道簽署《中塞關於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兩國關係的戰略重要性更加突出。2008年汶川震災,塞爾維亞第一時間向中國伸出援手;2015年9月,尼科利奇總統赴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發出了中塞兩國攜手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捍衛世界和平、共建人類美好未來的最強音。中塞合作是中歐合作別開生面的一幕。

  基於中塞友誼的精誠合作,正成為中歐合作的典範:以事實駁斥謠言,以實惠彰顯誠意。塞爾維亞人講:“先跨越,再言語”,中國人常説“行勝於言”。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説的——在雙邊關係、“一帶一路”倡議、“16+1合作”等框架內,兩國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成果在中東歐地區最為突出。最突出的成果,帶來最深刻的積極影響。匈塞鐵路、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E763高速公路……這些看得見的項目與思路,是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最好推介與鏗鏘説明。塞爾維亞地理位置特殊,中塞合作成果喜人,某種意義上説,兩國關係的歷史性跨越,足以成為中國向中東歐國家、歐盟國家展示中歐合作前景的“旗艦版”。于塞爾維亞來説,這是老朋友帶來的機遇;對中國而言,這是好夥伴提供的舞臺。

  古人云,“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從政治互信到經濟互利,從人文互通到歷史互敬,中塞友誼源遠流長,兩國全面戰略夥伴之路,也必將越走越寬。中塞精誠合作更能示範中歐友誼,中歐關係要跳出意識形態和現實政治因素的種種桎梏,擁抱全球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趨勢,以更加坦誠的合作消弭彼此之間的分歧,攜手共同發展。(鄧海建)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