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行了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對“一帶一路”進行了深入闡釋,包括:中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但建設“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事;要建成“一帶一路”,必須在沿線國家民眾中形成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和習總書記講話,再次凸顯了“一帶一路”的重要性。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東地區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事實上,如果不能在中東取得較好效果,以“互聯互通”為特點的“一帶一路”在整體發展上也將大受影響。在“一帶一路”視野下關注中東,中國必須加深對中東的認知程度,掌握該地區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態度。
“一帶一路”的根本著眼點是發展經濟,同時需要在其他方面為其保駕護航。筆者認為,歷經三十多年高速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力已贏得中東國家信任。但這還不夠,中國應努力讓中東國家認識到,除了經濟成就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公正立場,中國還有很多方面值得中東了解和喜歡。
文化認同對構建穩固和長期友好的關係有重要作用。從歷史和現實來看,中國和中東國家在文化上沒有發生過激烈碰撞。相反,二者在面對西方文化入侵時還表現出某些相似特徵。但遺憾的是,目前雙方對對方的文化都還相當陌生,這很不利於雙邊關係的深入發展。
對中國而言,在與中東國家交往時應重視自身文化的傳播,以文化為載體提升中東民眾對中國的正面認知,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筆者認為,現階段可以從這幾方面推進:
一是吸引更多中東國家的學者、學生來中國訪學、留學,同時也要鼓勵更多的中國學者到中東國家交流、學習,讓雙方直接感受、認知彼此。
二是加大在中東國家推介和推廣中國優秀文化。筆者注意到,韓劇在伊朗等中東國家很受歡迎,作品塑造的彬彬有禮的韓國人形象,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韓國的國家形象。在這方面中國可以借鑒。
三是充分發揮孔子學院的作用。孔子學院是弘揚中國文化、提升中國形象、增進他國對中國正面認知的載體。今後,孔子學院不僅要在語言教學和文化傳播上繼續努力,還可以努力成為所在國中國研究的紐帶,成為團結所在國中國問題研究者的平臺。
沒有文化認同就難有持久的理想雙邊關係;沒有理想的雙邊關係作為依託,“一帶一路”的推進談何容易。為提升相關國家對中國的正面認知做些實實在在工作,正當其時。(范鴻達 作者係廈門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