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從國際視野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2016年04月27日 10:5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時代條件、新的發展階段,著眼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的重大戰略佈局。對“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理論界已從不同維度進行了詮釋。我們還可以從國際視野來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刻理解其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負責任大國的嶄新形象。

  中國道路的新闡釋

  對於中國道路的內涵,黨的十七大報告、十八大報告作了明確闡述,理論界也從不同維度進行了探討。“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從新的戰略高度闡釋了中國道路的內涵,向世界進一步揭示了中國道路的本質特徵、彰顯了中國道路的鮮明特色。

  中國道路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現代化是當今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經之路與共同訴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道路的宏偉目標。“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核心和主旨是推進中國現代化,努力提升中國現代化的程度和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其實質是全面推進中國現代化: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具體任務的完成,意味著中國現代化程度和水準的全面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是現代化的手段和途徑,而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實現又將使中國現代化加上“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容,內涵更加豐富。現代化國家必須是法治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的方略;全面依法治國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國家治理現代化首先要求國家治理法治化。中國現代化的基本特點是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準,塑造黨的形象、樹立黨的權威,目的是為實現現代化提供根本保障。“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每一個“全面”,就其目標指向來説,都與現代化緊密相關。“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闡釋了中國道路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又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

  中國道路是協調發展之路。如何把握和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要素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國家在開闢和拓展發展道路時不可回避的問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表明,中國道路是協調發展之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體現了每一個“全面”內部的協調、“四個全面”中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的協調,也體現了國家、社會與執政黨之間的協調。每一個“全面”就其內在要求和實踐指向來説,都做到了不留“短板”、不存“死角”,其覆蓋範圍和實施路徑具有系統性、協調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舉措;戰略目標的實現由於有戰略舉措的支撐而成為可能,戰略舉措的實施由於有戰略目標的引領而始終保持正確方向。國家、社會、執政黨的關係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進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法治化,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依據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從而實現國家、社會與執政黨建設之間相輔相成。“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在闡釋中國道路協調發展內涵的同時,拓展了中國道路協調發展的視野和格局,進一步增強了中國道路的協調性。

  中國道路是創新發展之路。在世界經濟整體沒有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的大背景下,中國如何保持自身持續健康發展?“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給出了明確答案:通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引領,激發人民的責任意識、主體意識與創新意識,將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消除體制機制弊端,實現體制機制變革創新,讓體制機制的效能充分釋放出來,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通過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激發人民的創新精神、創業活力;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能力,增強黨和政府決策的執行力,儘快化解改革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提高執政效率、贏得發展先機。“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表明,中國道路要走的是創新發展之路。

  中國道路是人民幸福之路。人民幸福是我們黨不懈奮鬥的目標,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眼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全面小康社會是人民幸福的社會,是人民生活水準普遍提高的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通過制度安排調節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使全體人民共用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反映人民意願、保障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出發點;全面從嚴治黨強調增強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杜絕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發生,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進一步表明,中國道路是實現人民幸福之路。

  中國力量的新彰顯

  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拓展中國道路,需要凝聚和彰顯中國力量。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凝聚和彰顯中國力量帶來了新機遇、創造了新條件,也讓國際社會加深了對中國力量內涵與本質的理解。

  彰顯人民主體力量。人民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實現中國夢,需要凝聚和彰顯全體人民的力量。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順應人民的期待和訴求,確保人民利益的滿足與人民幸福的實現,是彰顯人民主體力量的內在要求。全面小康社會是實現人民幸福的社會,全面小康的各項指標都以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為旨歸,而人民幸福的實現又成為人民主體力量增強的源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和民生的改善能為人民主體力量的增強奠定經濟基礎。同時,全面小康社會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等均衡發展的社會,是國民文明素養普遍提高的社會,國家文明程度的提升將進一步增強人民主體力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人民幸福指數和文明素養的不斷提升,社會和諧程度也將相應提升。社會和諧有利於減少社會摩擦、彌合社會分歧、達成社會共識,為人民主體力量的增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彰顯改革創新力量。創新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居於核心位置。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表像上看是經濟增長速度換擋,從本質上説是發展動力轉換,要求通過創新使經濟增長獲得新的動力源泉。創新有賴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能破除妨礙創新的舊的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動力,使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成為可能。同時,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都是難題,要涉險灘、啃“硬骨頭”,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沒有固定模式可以照搬,唯有創新才能突破改革瓶頸、化解改革難題、實現改革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也是培育創新精神、營造創新氛圍、彰顯創新活力的過程。

  彰顯國家法治力量。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都離不開法治。面對前所未有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前所未有的矛盾風險挑戰,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必須用好法治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説,法治強則國家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彰顯的正是國家法治的力量。尤其是公平正義,它既是一種社會理想,也是一種發展力量。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保證全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平等參與現代化建設、平等享有各項權利,使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公平正義陽光的普照,就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各民族、各階層、各群體的力量。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實際上是各方力量整合的過程。

  彰顯核心領導力量。中國力量本質上是一種合力,是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力、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體現。形成這樣一種合力,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這個領導核心就是中國共産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把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有利於增強我們黨自身的凝聚力,促進黨自身的團結,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準;有利於塑造黨的形象、樹立黨的權威,提升黨對人民群眾的感召力、吸引力,使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聚集在黨的旗幟下,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合力。全面從嚴治黨重視良好政治生態的構建,通過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健全黨內法規體系優化政治生態,並通過政治生態的優化帶動整個社會生態、社會風氣的好轉,增強全社會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也是我們黨核心領導力量彰顯的過程。

  中國話語的新表達

  中國要在國際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發揮更大作用,必須使中國聲音、中國故事、中國話語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提出是中國話語的新表達,提升了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富有中國特色的話語表達方式。擁有話語權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誌,也是提升國家形象的關鍵。圍繞話語權展開競爭,已成為當今國際政治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甚至包括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媒體,都在謀求將自己的話語確立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遊戲規則,有人甚至提出當今國際政治已日漸演變為“話語權政治”。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西方一些國家擔心其中心地位被中國取代、其發展模式被中國超越,開始批評質疑中國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甚至污名化、妖魔化中國。失語就要挨罵。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文明大國、負責任大國,在世界上不能沒有自己的話語權,甚至不能缺少引領時代發展和世界潮流的話語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確立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話語,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蘊含的關於各種問題的理念和主張成為世界性的理念和主張,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戰略目標、戰略舉措,彰顯了中國特色,是面向國際社會增強中國話語權的新探索。

  順應世界潮流的話語表達方式。減少差異是獲得國際社會認可的前提。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需要讓國際社會深刻認識到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共用的價值、相通的實踐。“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所蘊含的內容、表達的理念,契合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和方向:改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也是當前國際社會走出危機和困境、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必然選擇,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文明國家的重要標誌。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有多個指標,如生産力發展水準、民主化程度、國民道德素養狀況、社會和諧穩定程度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其重要向度和評價尺度。依法治國對於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世界上治理成功的國家無一例外都實行依法治國。從嚴治黨,也是國外多數執政黨的共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使國際社會進一步認識到中國發展的目標與取向、國家治理的理念與方略、執政黨建設的方法與途徑都是順應世界潮流、符合人類文明發展方向的。

  贏得國際社會認同的話語表達方式。“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提出後,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全球中小企業聯盟主席、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原總幹事卡洛斯?馬格裏諾斯説:習近平的未來中國藍圖包含了一個戰略目標和三個互相支援、互相影響的戰略舉措。中國除了要在國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國際上還要承擔建設性角色以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羅馬俱樂部原秘書長、聯合國原助理秘書長馬丁?李斯認為,“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都對應著中國今天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四個全面”提供了全面且連貫的戰略指導,將使中國的發展更加持續穩定。德國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學研究部主任克裏斯坦?德瑞格爾説:“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賦予中國發展新內涵,它不是口號式的倡議,而是實實在在的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中國經濟目標更豐滿,全面深化改革對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全面依法治國能夠創造有利的商業投資環境,全面從嚴治黨是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外國政要和專家學者的評價,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認同和讚賞。

  總之,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趨勢深入發展的當今時代,國家形象已成為國家利益的重要內容,建構良好國家形象對於促進國家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形象的建構既基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行動和實際效果,也有賴於治國理政基本理念和戰略手段的適時調整。“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能為國家形象注入新元素、新內涵,將進一步優化和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作者陳金龍,為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