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高端的核心技術以及完善一流的金融服務,恰好這也是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的英國所擁有的資源和優勢。中英之間的合作已經超越簡單的貿易關係,上升到了資本合作的層面,達到了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
據報道,作為習近平主席此次訪英的重頭戲,中英兩國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投資合作當天也宣佈再結碩果,雙方共達成約150項合作協議,涉及金額約400億英鎊,約等於3916億元人民幣。
國事訪問搭臺,經貿合作唱戲,在超規格的外交儀式的背後是中英之間日漸形成的“利益共同體”或者“黃金時代”。中英之間的合作已經超越簡單的貿易關係,而上升到了資本合作的層面,達到了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這既是中英關係升級換代的表現,也為兩國關係未來發展注入生機。
中英關係從貿易關係到資本關係的轉變也是正好契合了兩國經濟與戰略轉型的需求:中國已經是資本富餘國家,需要尋找更好的投資地,也就是中國需要修復自己的金融短板;而英國需要重振一些傳統工業中心,升級基礎設施和一些傳統製造業,中國的富餘資本恰好可以補充英國的缺口。
而從兩國戰略合作的項目,包括電信、基礎設施等,這些在別國看來很敏感的行業,英國可以毫不猶豫引入中國資本進行合作,也可以看出,英國是一個全球最開放的經濟體,善於順勢而為,就會獲得“先發優勢”。
可以説,中英之間的比較優勢促成了兩國經濟關係的升級與轉向,這也是中英關係發展的“勢”,而兩國精英也意識到了即將到來的大勢與機遇。對於中英關係的發展,也有人懷疑英國會陷入對華依賴之中。但如果稍微了解國際外交史就能明白,英國是現代外交的主要玩家,知悉國際格局的變革,順勢而為的實用主義外交是英國所奉行的。英國之所以如此重視對華關係,也是基於中國可持續崛起並成為一流國家的判斷。
此外,金融方面的合作也是兩國利益的交匯點。時至今日,英國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是人民幣國際化最重要的支撐點,且這一角色是無可替代的。中英央行進一步擴大了貨幣互換的規模,港交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簽署了期貨互通的協議等等,這一系列協議標誌著中英關係的“金融重心”已經形成。毫不誇張地説,這是一個老牌金融強國與一個新興國家的“無縫對接”,如果沒有倫敦金融城,中國的金融強國之路會更曲折和漫長。
而中國海外合作從貿易到投資的升級,除可以提高自身資産的安全邊際,還可以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外界一直關注的中國參與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的建設,也已經落地,中國出資60億英鎊,持股33%,這也標誌著中國核電技術的出口,是從製造業大國向強國邁進的標誌。除了核電之外、汽車、油氣、電信等行業已經成為中英兩國企業攜手最多的領域,英國已經成為中國資本最重要的目標地。投資意味著兩個社會之間的深度交往和融合,中國對英投資會帶來3900個就業機會,讓英國的勞動者也能夠從中獲益。
中國基本完成了工業化,現在需要高端的核心技術以及完善一流的金融服務,恰好這也是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的英國所擁有的資源和優勢。中英關係的升級換代,何嘗不是兩國打破傳統大國興衰規律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