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署名“國紀平”的文章《為世界許諾一個更好的未來──論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引發廣泛關注。文中提到,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個重要場合,特別是重大國際演講中,反覆向周邊國家、向亞洲、向世界呼籲,中國積極倡導推動建設、努力邁向“命運共同體”。
這一呼籲,體現了習近平寬廣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歷史眼光;這一呼籲,來自中國審時度勢觀天下的深思熟慮,一心一意、誠心實意謀求和平發展的戰略訴求;這一呼籲,是中國的大手筆,有世界的大道理。中國不僅率先提出,而且率先行動,堪稱言必信、行必果。
“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的大手筆。爭取穩定繁榮的周邊、保障能源資源供求和國際交往網路暢通,特別是“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有助於給中國的發展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延續中國的戰略機遇期。但中國並不僅僅關注自身的發展,而是強調“獨行快,眾行遠”。中國的發展必將促進周邊乃至世界的發展,給國際和平提供助力。
“命運共同體”有世界的大道理。有關研究顯示,自1800年以來,全球人口從10億增長至目前的72億,但進入發達工業化水準和享受富裕生活的人口占比始終維持在1/6左右。為什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長期擺脫不了貧窮落後的困境?今天,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週年的時間節點上,人類不能不進行深刻反思。如果説通過處理好與環境的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共識,那麼,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舊格局舊秩序應不應該成為公理?窮則思變,不平則鳴。以強淩弱、以富吃貧,富則主導一切、通吃通佔,貧無立錐之地、只能等死,這樣的世界舊格局舊秩序還撐得下去嗎?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強調中國作為大國要承擔更大的責任,以“共商、共建、共用、共贏”為原則,秉持正確義利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建立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以此為基礎建立國際格局新秩序。此乃公理所至,大勢所趨。正所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建設“命運共同體”,需要有大舉措。對此,習近平提出了4條: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相容並蓄、交流互鑒。其中的4個關鍵詞──平等、合作、安全、包容,實乃“命運共同體”的4個支點。
建設“命運共同體”,中國有大動作。具體來説,就是“三個不動搖”:堅持和平發展,決心不會動搖;堅持共同發展,理念不會動搖;堅持亞太合作發展,政策不會動搖。這“三個不動搖”體現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而建立亞投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讓亞洲成為無縫連接的命運共同體,進而覆蓋亞歐非三大洲、連接亞歐兩大經濟圈,促進沿線國家間相互合作等等,都是實實在在的舉措。
中國提出建設“命運共同體”,是為中國謀,更是為世界謀。這是快速發展的中國“內和乃求外順,內和必致外和”的邏輯延伸,是中國作為一個對世界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的價值追求,也是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底蘊深厚的古老民族對全人類長遠發展的智慧貢獻。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第一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