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被政變”,低級謠言為何流傳

時間:2015-03-17 15:54   來源:新京報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總統普京16日在聖彼得堡會見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這是普京3月5日以來的首次公開露面。會談開始前,普京特意自己開車帶著阿坦巴耶夫轉了轉,打破了遭遇政變、生病等各種傳聞。過去10天,圍繞普京的傳言滿天飛。

  實際上,只要稍加判斷,就可以發現孤證的報道不成立。首先,在圍繞普京下落的版本不斷被創造的這段時間裏,俄羅斯二號政治人物、俄總理梅德韋傑夫一直有公開行動,而且曾經離開莫斯科外出視察。其次,普京在俄羅斯仍保持著高達86%的民意支援率,其核心團隊也沒有分裂跡象。第三,俄羅斯軍事部門、駐外機構沒有出現異常。

  對普京遭遇的傳言,俄官方顯然有所了解並多次予以澄清。官方公佈了普京會見俄羅斯最高法院院長列別傑夫的照片及普京近期公開活動日程表,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播出了普京在莫斯科州新奧加廖沃官邸的工作場景,普京發言人佩斯科夫也出面否認普京“患病”等説法。但是,傳言並未銷聲匿跡。普京推遲會見阿坦巴耶夫,還一度強化了傳言的可信度。

  圍繞普京的傳言之所以強韌,客觀原因在於普京是全球矚目的政治明星。政治人物的一舉一動,自然會被放大觀察。普京向來勤政,長達10天不公開露面在其執政生涯中極其罕見,這給了傳言滋生的機會。而從更深層面看,普京被政變的傳言,在一些人看來尤其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其合理性包括兩方面。一是自克裏米亞入俄造成俄羅斯與西方的對立以來,俄羅斯面臨國際活動空間縮小、經濟萎縮的空前壓力,這種壓力當然可能轉化為俄羅斯政壇的分裂和對普京執政的不滿。二是在歐美的認知中,俄羅斯政體在普京治下,具有密室政治、宮廷陰謀、不確定性等特點的模式,自然會增加政變的概率。

  可以説,普京遭遇政變的傳言之所以産生,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個別媒體對俄羅斯政治現實想像的結果。想像中産生的合理邏輯,構成了傳言的核心內容,剩下的只是情節加工。儘管多數嚴肅媒體沒有參與到這一加式過程中,但網際網路資訊的病毒式傳播,突破了屏障。

  隨著普京公開露面,所謂遭遇政變的傳言可以銷聲匿跡了,但新的傳言不會停止。戰略互疑、制度差異、文化隔閡,是傳言最積極的製造者。這不僅僅是俄羅斯或普京面臨的問題,而是一個具有全球性的普遍困擾。(徐立凡)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