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2012年3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在北京簽署了中澳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圖②:2011年1月,倫敦街頭初現人民幣自由買賣英鎊。 版式設計、製圖:劉慧
2009年7月2日,國務院六部委發佈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正式被納入到政策框架當中,並進入了提速階段。過去的5年,人民幣國際化在大戰略下小步快跑。可持續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要求中國在國際分工網路中具有強勢地位,以此為基礎,在貨幣交易網路中實現人民幣的廣泛使用
總體上經歷了先貿易後金融、先長期後短期、先流出後流入的發展順序
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有一種定義認為,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一現象就是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定義説明瞭人民幣執行貨幣職能的範圍從境內走向境外,但無助於理解人民幣國際化的內在動力。比如,在人民幣有升值預期、跨境套利空間大的背景下,只要放開人民幣跨境交易,按前面的定義,人民幣國際化水準就會提高。但這種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可持續。
可持續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要求中國在國際分工網路中具有強勢地位,以此為基礎,在貨幣交易網路中實現人民幣的廣泛使用。通俗地講,就是在實體層面,外國企業越來越依賴於中國製造、中國需求,並且中國金融市場越來越成為國外投資者資産配置的重要考慮。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不僅需要單純的開放,更需要我們苦練內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內産業結構的深刻調整、金融市場改革的全面深化,與人民幣國際化具有深度的內在契合。
由此可見,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試點的推進,總體上經歷了先貿易後金融、先長期後短期、先流出後流入這樣的發展順序。貨幣職能,有計價手段、交易媒介、價值儲藏三個方面,但交易媒介是最為基礎、最容易度量的功能。2009年以來的人民幣國際化,正是以跨境結算業務這一交易媒介作為切入點的。其度量主要通過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包括貿易、服務的經常項目,以及包含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在內的資本與金融項目來體現。
在貿易與金融各領域都取得長足發展,成為全球第七大常用支付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