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內閣試圖打破倍感孤立的窘境,從亞洲到歐洲不停地遊説。但每到一地,總要被媒體追問,怎樣看待歷史問題?這就像無法擺脫的“魔咒”。安倍“王顧左右而言他”,閃爍其詞而支應,被歷史包袱壓得喘不過氣,很累。
多年以來,日本一直希望擺脫二戰陰影,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事情過去那麼多年,沒人願意揭開那塊歷史瘡疤,只要日本通徹反思歷史,改正錯誤,走和平發展道路,國際社會自會把日本當作正常國家視之。但日本政壇的一些政客和右翼勢力卻反其道而行之,試圖通過歪曲甚至否定歷史,洗刷曾經犯下的罪行。比如,把對亞洲國家的侵略説成是“解放亞洲”,把對戰犯的國際審判説成是戰勝國強權。這樣的詭辯恐怕連不少日本人都不會相信,更不要説那麼多的受害國人民了。
試想,一個國家無端地對日本武裝入侵,日本是否也可以認為那是一種解放呢?如果法律對一個殺人的罪犯給予審判,是否意味著強權呢?答案都是顯而易見的。
為什麼日本政客及其右翼勢力就是死不認賬?或許日本政客説,我們已經道歉了,不止一次,為何還揪住不放。道歉也好,謝罪也罷,不全在形式,而在於內心的痛悔和改正的行動。迫於壓力不得不作出道歉,只能是一種虛應;沒有行動的謝罪,只能是一句空話。事實是,一些日本政客內心,只承認戰敗,從未承認罪行。因此,一方面作道歉之狀,一方面修改歷史教科書,掩蓋“慰安婦”問題,一方面更加頻繁“參靖”,甚至否定戰後國際政治秩序。儘管當今國際社會各種關係錯綜複雜,有的不願表態,有的裝聾作啞,有的見風使舵,但公論猶在,是非了然,只有兩個字:反感!
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已經成為日本的一筆巨大的負資産。背負著這樣一個歷史包袱的日本,要想順順噹噹地往前走,越來越難。戰後日本經濟之所以得以恢復,並成為經濟大國,得益於國際社會對日實施和平改造。倘若日本以為財大氣粗就可以為戰爭罪行張目,恐怕難有前途。有媒體指出,安倍政權最不應該的是,抱著戰爭的陰魂不放,祭出右翼勢力的杏黃旗。這樣,只能是陳賬未了,又添新債;舊恨未消,更增新仇。這既不能改善與鄰國的關係,最終也不能見容于國際社會。
安倍屬於戰後一代,但他的精神世界仿佛依然沉浸在上上個世紀。這或許和他特殊的家世有關,也或許和現實的日本政治生態有關。這些可以撇開不論。振興日本,應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與和平發展潮流相向而行,不應該沉睡在歷史的舊夢裏,逆時代而動。
二戰時期是亞洲乃至世界最黑暗的年代,也是日本最黑暗的年代。對那場戰敗耿耿於懷,日本就走不出歷史的暗夜,找不到和平的正途。(米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