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或者已經失去俄羅斯,那麼美國還會失去中國嗎?顯然奧巴馬這次亞太之行正在逼中國,一是奧巴馬聲稱美國承認釣魚島歸日本管理,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範圍之內。二是聲稱美國支援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美國之舉無疑將中美日三方都逼入了戰略絕境,無異於在已經緊張的中日關係上火上澆油,將中日關係往戰爭邊緣推進了一步,同時也將中美關係從朋友和競爭者向成為敵人推進了一步。那麼,美國為何作出如此選擇呢?美國口口聲聲警告中國要履行大國的責任,那麼美國自己又是如何履行的呢?
冷戰後美對華戰略兩階段:由開放容納改變為排擠與遏制
冷戰後美國對華戰略至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美國主要試圖通過全球化將中國納入其世界體系,美國認為通過市場化自然可以推動中國民主化,而市場化與民主化的發展自然可以使中國美國化和西方化,同時打開中國市場可以拉動美國的出口與就業,所以美國歡迎中國加入WTO。
這一階段美國對華政策基本上是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態度,但是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對華政策陡然發生轉變,特別是當中國對G2表示冷淡之後,美國旋即宣佈重返亞太,推行針對中國的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其原因顯然在於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擴大,這對於美國在亞太的主導地位是一種威脅,美國的邏輯向來就是競爭不過你,就來搞你,甚至於來打你。
為了重返亞洲,美國的政策是:首先鼓吹中國威脅論,引起亞洲國家對中國崛起的警惕和憂慮。其次挑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將區域性及歷史遺留問題國際化。其三宣稱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和大國主導地位,推行價值觀外交,重新拼湊同盟以遏制中國的崛起。其四聯合相應國家輪番在南海、東海和黃海進行軍事演習,製造摩擦和危機。最後是聯合在亞洲的盟國特別是日本在中國周邊完成部署了所謂三條島鏈,試圖將中國壓制在第一島鏈之內。
可以説美國的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在歐洲的北約東擴如出一轍,北約東擴無非是將其戰略部署推進到俄羅斯的邊界,然後再部署針對俄羅斯的所謂導彈防禦體系,亞太再平衡無非是將中國壓制到第一島鏈,然後再部署針對中國的導彈防禦體系,認為只要把你封起來,堵起來,一切就完事了。
若不是中國主張不對抗、合作共贏雙方矛盾與衝突早已愈演愈烈
顯然,第二階段美國對華戰略發生了根本變化,由開放容納或者説是和平演變改變為排擠與遏制,對此如果不是因為中國主張在不對抗、不衝突、合作共贏的基礎上中美建立新型的大國關係,雙方矛盾與衝突早已愈演愈烈。
普京在解析克裏米亞危機與俄羅斯出兵原因時講到,俄羅斯所為完全是被逼無奈,完全是因為美國和西方國家做得太過分,太粗魯,而且做得十分不專業,當然美國與西方國家自然將原因歸於俄羅斯,歸於普京的強硬與好戰,事實上難道美國與西方不應該好好反省自己,反省一下為何會再次失去俄羅斯嗎?為何冷戰後的大好和平局面會在短短20多年裏走到今天這一步?
克裏米亞事件後,美不僅沒反省還又犯錯將中美關係從朋友向成為敵人推進
如今美國又在逼中國,克裏米亞危機後世界媒體普遍認為中國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美國的力量將再次受制于歐洲,同時為了反制俄羅斯,美國自然會採取拉中制俄的策略,而俄羅斯自然也會傾向於聯中壓美,這樣中國勢必獲得有利的戰略時空,特別是在亞太地區,中國可以松一口氣,亞太緊張局勢也將歸於相對緩和。
但是,事實説明中國正在面臨新一輪的壓力,亞太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的趨勢,美國根本沒有反省自己,而是變本加厲。這是因為美國認為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之所以能夠在克裏米亞獲得主動權完全是由於美國和西方國家長期遷就俄羅斯的結果,是奧巴馬以及歐洲盟國軟弱無力的表現,所以美國與西方盟國應該重新團結起來,對俄羅斯予以堅決的反擊。而美國在亞太地區應該進一步加強與日本、菲律賓等盟國的合作,避免在亞太再次出現類似烏克蘭危機中出現的失誤,並警告中國不要把釣魚島和南海當作亞洲的克裏米亞,如果中國“入侵”釣魚島,美國海軍陸戰隊甚至不用登島,就能奪回島嶼。那麼這是美國在向中國示強還是示弱呢?顯然,美國這次又作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擺出了一個錯誤的姿態,對此中國只能警告美國不要逼人太甚,不要太過分,不要太粗魯,更不要玩得太不專業,否則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鮑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