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邁出這歷史性的一步後將産生怎樣的外溢效應?全球逃稅現象能否得到遏制?瑞士是否將失去金融中心地位?中國反腐行動的外部環境能否改善?
6日,在巴黎舉行的經合組織年度財長會議上,包括瑞士在內的47個國家,簽署了關於實施銀行間自動交換資訊的全球新標準。至此,瑞士告別幾百年來堅持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全球最可靠的金融資訊堡壘解體。
自動交換資訊標準,是指加入該協議的國家,如果一國的金融機構有其他締約國公民或企業設立的賬戶,有義務向對象國稅務機關提供客戶的賬戶資訊。在這一標準約束下,非法資本將無處遁形。這對各國的建設性是顯而易見的,比如,中國一直有打擊和收回海外出逃資本的迫切需要,而美國有遏制趨於嚴重的逃稅需要。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G20集團以及經合組織都在積極推動自動交換資訊全球新標準的建立。中國也是該標準的締約國之一。
此前,基於長期形成的銀行業傳統,以及二戰期間出於保護猶太人資産而獲得的歷史正當性,瑞士一直對放棄銀行保密制度很遲疑。其銀行保密制度也只在特定領域有法律限制,比如洗錢、恐怖、貪腐和國際刑警組織認定的重大犯罪嫌疑等,此外在民法、債務和破産法、刑事法律援助等法律的相關條款中規定了例外情況。但事實上,認定不予保密的界限極其困難,而瑞士又有意維護最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為其帶來的金融競爭力。也因此,洗錢天堂、避稅天堂的名聲一直保留至今。
自金融危機以來,瑞士銀行保密制度面臨國際社會越來越大的壓力。一方面,不法所得在瑞士銀行能夠安全存放,等於鼓勵了金融領域的風險喜好傾向。很多人認為,瑞士銀行保密制度也是金融危機的肇因之一。另一方面,保密制度使全球的政治環境和法律環境備受考驗,加劇了普通民眾對政界和商界人士的不信任感。最新的例證是,法國預算部長傑羅姆 卡于扎克,因被曝在瑞士開設秘密銀行賬戶20年而辭職。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的歷史正當性正在消失,瑞士告別銀行保密傳統的時機終於成熟。
瑞士邁出這歷史性的一步後將産生怎樣的外溢效應?全球逃稅現象能否得到遏制?瑞士是否將失去金融中心地位?中國反腐行動的外部環境能否改善?網友熱議紛紜。
可以肯定,此舉對全球性的逃稅現象將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但效應不會太顯著。如何界定逃稅和避稅,如何界定合法避稅和非法避稅,不同國家的法律標準並不一致。在各國相關法律不可能統一的前提下,統一打擊逃稅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偏差。
由於多數國家和地區尚未加入自動交換資訊新標準,其他資本管制寬鬆的主權地區,很可能借機佔據瑞士騰出的市場空間,為全球性的灰色和黑色資本提供新的避風港。
即使是自動交換資訊新標準的簽約國,如何履行告知義務,如何進行盡職調查,什麼客戶資料可以共用,什麼仍需保密,也還有彈性空間。因此,儘管中國腐敗資本的逃逸空間確實會被壓縮,但仍有縫隙可鑽。説到底,還是要強化制度性反腐的建設,從前端杜絕腐敗滋生的機會,比事後追責更有效且成本更低。(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