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理辭職未必是擔當

時間:2014-04-28 14:05   來源:京華時報

  “歲月”號沉沒將近兩周,韓國總理鄭烘原選擇辭職。在一個總理職位職責特殊、總理辭職司空見慣的國家,這並不是出人意料的新聞。與之相比,更值得玩味的,是中韓輿論對鄭烘原辭職的不同回應,一些輿論將它與擔當二字畫上等號,而在韓國在野黨看來,辭職恰恰是無擔當的表現。

  韓國最大反對黨“新政治民主聯合”27日批評鄭烘原,“不僅完全不負責任還很膽怯”。不論從行政實際運營角度來看,還是從黨同伐異的政治鬥爭角度來看,這種説法都自有道理。畢竟,現場打撈工作還沒結束,總理卻先下課,如若總統對新總理提名遇到阻力,政府職能作用的發揮恐怕會打折扣,這對事故處理不是什麼好事,這種事此前也發生過。2010年夏秋,李明博總統時期,總理一職曾空缺兩個月,恰逢外交通商部長官也辭職,而新長官上任需總理提名,於是外長也空缺一個多月,任何有實際管理經驗的人都明白這情況多可怕。

  另一方面,韓國人知道,總理幾乎就是一個替總統“扛雷”的角色,他沒有人事權和預算權等實權,卻要承擔不相稱的政治責任,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每位總理平均任期不到兩年,大多數扮演者是政治基礎背景相對單純的人士,諸如政治學者和經濟學家。鄭烘原是檢察官出身,韓國第一位女總理韓明淑大學專業是法國文學,她如今的境遇可算例外,也就是因為提拔她的前總統盧武鉉跳崖身亡,現在只能由她擔噹噹年醜聞的審查和懲罰。

  樸槿惠的總統還當得好好的,所以反對黨不在乎鄭烘原,而反覆要求樸槿惠為“歲月”號事故向國民道歉,理由是展示她應有的責任感,目的大家都懂的。樸槿惠也懂,所以鄭烘原辭職才是必然選擇,這顯然是對現有政治風險評估後得出的結論,舍車保帥,符合慣例。如此手段更像危機公關策略,如果一定要説展現了對民族國家的擔當,未必完全不行,只是這種擔當到底對國家發展有什麼作用?

  至於一些輿論,了解韓國政治現實的大有人在,儘管理解韓國總理辭職的用意和實際意義,卻還是忍不住下意識叫好,這不是智識問題,而是情緒化影響,只是為了宣泄焦慮罷了。(黃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