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對華政策底線依然是“防”而非“抗”

時間:2014-04-25 15:25   來源:環球網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4月25日文章,原題:奧巴馬“平衡術”非獨對中國軍事施壓 美國總統奧巴馬于4 月23日晚飛抵東京,開始對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四國為期一週的訪問。啟程前,奧巴馬21日接 受日本《讀賣新聞》的書面採訪時,首次明確表態《日美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並全面支援日本首相 安倍晉三著手解禁集體自衛權。

  乍觀上述動態,似乎美日將聯手加大對中國施壓的力度,緊張氣氛驟增。假若將此放在美俄在烏克蘭 戰略博弈的背景下,透視一下奧巴馬的表態,可能發現情況並非如此簡單。概言之,這次美國無非是訴諸 “平衡術”,希冀以最小的代價,達成重振“亞太再平衡”的戰略目標。

  這次奧巴馬訪問的四個國家都有三個共同點:首先,這四國都與中國存在著懸而未決的領土爭端,尤 其是日本和菲律賓同中國發生的領土主權糾紛,盤根錯節,難以緩解,甚至帶有爆炸性;其次,這四國對 中國業已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以及不久可能在南中國海劃設的防空識別區,都持有反對的立場;最後, 近年這四國都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如日本2012年地震引發大海嘯,造成核電站洩露大量放射性物質,菲律 賓2013年有兩千多人在風災中罹難,馬來西亞MH370航班失聯悲劇,韓國客船沉沒等,四國民眾都蒙受了重大的創傷。

  今年美國高官屢次強調,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僅體現在軍事領域,在經濟、人文和政治等領域也要取得 全面的再平衡。這也是亞太再平衡的一種表現。奧巴馬親赴訪問,在人道立場上,表明在這些國家最需要 美國的時候,美國都會出現。如此,就在亞洲國家心目中彰顯了美國採用的平衡術的正當性。

  不言而喻,在這次奧巴馬亞洲行的全過程中,中國仍將是美國及其盟邦之間揮之不去的話題。質言之 ,此行勢必聚焦于中國。在中國對劃設南中國海防空識別區仍持模糊態度的背景下,奧巴馬在訪問這四國 時可能同對方協調立場,認真討論相關的具體事宜。3月25日,奧巴馬指出,俄羅斯不是美國的頭號地緣 政治敵人。美國正在面臨許多挑戰,俄羅斯只是其中的一個,並且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奧巴馬政府可能認 為,中國與美歐在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上截然不同,一旦中國終於崛起,成為另一個超級大國 ,才是對美國主導的二戰後確立的國際政治格局構成一次顛覆性的挑戰。

  既然美國業已把“亞太再平衡”作為應付本世紀重大挑戰的大戰略,則日本已經躍身為美國最主要的 盟國。奧巴馬訪日是這次亞洲行的重頭戲。期間,雙方將強調美日必須採取重大措施擴大同盟合作關係,以應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性的挑戰。美方自然會催迫日方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作出承諾,促請 安倍正視與韓國的關係,並促其勿再參拜靖國神社等,而日方則必然提出美日加強協防以及美國在釣魚島 爭端中的立場應該更加明確。另外,2013年10月3日,美日兩國達成協定,在今年底前制訂新版《日美防 衛合作指針》,以合作應對“21世紀威脅”。這是17年來首次修改該協議,茲事體大。奧巴馬訪日期間, 顯然雙方將協商討論此事。

  毋庸諱言,今日“老大、老二”之間結構性的矛盾似乎成為中美關係的主旋律,這一發展趨勢令人驚怵。儘管如此,筆者認為,縱覽大局,此刻美國對中國政策的底線還是“防”,還沒有進入“抗”的階段。須知,“防”與“抗”之間不存在一道不可踰越的天塹,一個不可逆轉的重大事件就可能促使兩國關係 從“防”滑入“抗”。當前華府在以“防”為主的政策主導下,“勢”不會使盡,手段也不會用絕,彼此 畢竟還有迴旋的餘地。一旦兩國關係滑入了“抗”的階段,就陷入一戰、二戰前“老大、老二”爭戰不休 的歷史怪圈了。況且,當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作為,簡言之,是“平衡術”的巧妙運用罷了。美國對華政 策是“防”,而對日政策也有“防”的含意,駐日美軍的功能不僅是應對亞洲大陸強國,而且對日本軍國主義也不失為牽制的杠桿。

  綜上所述,近日美方表態並不意味著將聯手日本,加大對中國施加軍事壓力的力度。説穿了,無非是 對中日兩國採用“平衡術”罷了。可以這麼理解,大國戰略博弈的一個要點就是“平衡”,不但在軍事上 有所表露,而且在外交上也有所顯示。美國要在亞太地區維持和平與穩定,力求“平衡”,是低代價、高收效的不二法門。(作者薛理泰是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