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曝出馬航MH370失聯客機墜毀南印度洋的噩耗。痛定思痛之際,我們是否也要反思一下此次事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所謂“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首先,即便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平搜救依然會受到各國相互間信任程度的影響。比如某些國家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不願出具詳細的雷達數據以供搜尋參考便是明顯的例子。實施救援起來往往各自為政,各懷心事,甚至有時似乎顧慮重重、語焉不詳。
第二,各國的技術實力不盡相同,一些國家的技術監控水準與我國的差距很大,這些國家往往有心無力。這就告訴我們,執行這樣的和平搜救行動,在積極推進國際合作搜救的同時,還要“以我為主”。
第三,MH370馬航客機載有154名中國人,事件伊始,祖國方面展開搜救的急切之情可想而知,但是限于各種國際因素,搜救工作的迅速有效展開受到掣肘,筆者認為,最為關鍵的現實情況是,中國嚴重缺乏海外駐足點。從維護國家及國民利益的角度出發,設立海外駐足點或基地,應儘早提上議事日程。
設立海外駐足點(基地)乃是世界主要大國的慣例,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肩負著維護國家海外利益與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的雙重任務,沒有海外駐足點的支撐,即便在和平時期亦不能有效地履行內外應盡的義務。
設立海外駐足點(基地)並非是改變和平崛起的國家戰略,而是國家利益的延伸,從而更好的服務於國家戰略。類似馬航的搜救行動,無論是裝備配備,還是人員效能,多要靠軍隊來唱主角。
提到設立海外基地,有些人可能擔心,此舉會不會引發新的“中國威脅論”?那麼請問,很多年來,在中國沒有在海外駐紮一兵一卒,“中國威脅論”就自動消亡了嗎?沒有!實際上,“中國威脅論”真正消亡的時間恰恰是也只能是在中國真正崛起之後。説到底,就是國際社會基本適應了中國成為一個全球性軍事大國之後。當今國際社會為何不流行“美國威脅論”?答案無需贅言。
關於海外駐足點(基地)的選擇問題,筆者認為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葉門及蘇丹等對華友好國家都應在考慮之列。不必急於求成,可以穩步推進,逐步建立一個從南海到印度洋以及非洲的駐足點(基地)網路。我們不應被某些大國的某些言論所干擾,只需要踏踏實實的苦心經營,就必能為國家利益和國民權益在海外的延伸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