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靖國神社進行“閃電式參拜”。中國與韓國政府當即作出了非常強烈的反應,美國等其他國家也紛紛表達吃驚和不滿。此事之後,表面上看受損最大的是中日、韓日關係,但實質上最大的受損者正是日本自身的國家利益。
首先,從中韓兩國看。中日、韓日關係在過去一年已經十分緊張,中韓對安倍內閣在歷史問題、安全政策方面的言行高度警戒。在三國最高領導層同時換屆的黃金時刻,日本領導人同中韓領導人尚沒有舉行過會談。安倍一直聲稱對話的大門敞開著,但參拜傳遞的資訊卻是中韓因素在日本的外交考量中幾乎被完全無視。對中韓來説,既然日方已經展示了無視自己的底線,這樣一來確定對日政
策反而更加容易了。安倍在任期間,很可能將面臨鄰國關係上的長期孤立。這種孤立勢必影響日本經濟形勢。
第二,從美國方面看。在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美國首次超乎尋常明確表態,顯示了美國為日本在處理周邊關係上失敗而失望。這會讓美國認為,日本不是一個能夠進行戰略對話的夥伴。安倍可能認為,在美國實力相對下降的背景下,美國在東亞安全上有求於日本的成分增加,日本安全政策上的“積極”調整會讓美國在歷史問題上保持沉默。然而,日美同盟是安全同盟而不是歷史問題同盟,涉及到歷史認識,在華盛頓沒有日本的同情者。美國外交中理想主義的道義一面儘管具有虛偽性,但基本的道義準則不會拋棄。再者,由於參拜導致東北亞局勢進一步緊張,對美國安全利益本身構成現實威脅。安倍上任以來高調宣傳強化日美同盟,參拜的結果卻在弱化日美關係。
第三,從日本國內來看。參拜會讓來之不易的國內相對安定政治局面産生分裂,使其寶貴的政治資源和精力分散,從而動搖其最重要的政治目標——經濟景氣恢復的實現。安倍第二次能夠執政的主要民意基礎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經濟重建的期待,二是政治穩定的渴求。自民黨在眾參兩院選舉中同時獲得多數,實現了日本多年以來缺失的政治安定,這為大膽的經濟改革提供了寶貴的政治資源。然而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日本國內的看法歷來就存在重大對立。在“安倍經濟學”實施的關鍵時刻,參拜會導致日本政治社會輿論的分裂,從而錯過難得的發展機遇期。如果日本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得不到保障,日本的國家利益就無從談起。
安倍有可能會辯解,參拜靖國神社正是從日本長遠的國家利益考慮,但是無論從周邊外交、日美同盟還是內政經濟來看,這樣做的客觀結果都與其主觀願望正好相反。安倍以一己之私綁架了日本的國家利益。(作者為日本新潟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