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半球大部分國家已經進入冬季,但分處歐亞大陸兩端的中國與歐洲之間的關係卻像“冬天裏的一把火”,格外火熱。如果從王毅外長10月底首訪歐洲算起,中歐關係在短短40幾天內已經歷荷蘭首相呂特訪華、中英經濟財金對話、第十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李克強總理赴羅馬尼亞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並訪問羅馬尼亞、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英國首相卡梅倫和法國總理埃羅先後訪華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可謂“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2013年即將離我們遠去,埃羅總理此訪應該是今年中歐關係高潮的收官之作。聯想到奧朗德總統今年4月訪華,是中國新一屆政府成立後接待的首位西方大國領導人,法國在2013年中國外交日程上佔據了一頭一尾兩個重要位置。而法國總統和總理同一年內訪華,這本身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中法關係的特殊性可見一斑。
仔細審視埃羅總理此訪,不難發現幾個明顯特點:一是時間長。一國總理對一個國家連續正式訪問5天,這在目前大國交往中已不多見。埃羅在國內日程十分繁重的情況下花5天時間專門訪華,重視之情不言自明。二是內容實。為中法建交50週年預熱和慶祝中法核能合作30週年是埃羅此訪兩大重點。訪問期間,埃羅與李克強總理共同為中法建交50週年徽標揭幕,與馬凱副總理共同出席了中法核能合作30週年慶祝活動。三是效果好。百聞不如一見。埃羅此前從未訪華,對中國的了解難免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經過此次訪問,埃羅對中國有了更直觀、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他表示,中國的快速發展令人印象深刻,這為法中加強各方面合作提供了巨大機遇,法國將與中國合作應對各種挑戰。
如果説奧朗德今年4月的訪問是兩國新政府首次接觸之旅,那麼埃羅此訪可以稱得上“深化互信”、“拓展合作”之旅。當前,法國經濟復蘇乏力,奧朗德與埃羅的日子並不好過,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法方積極發展對華關係既是長期戰略的延續,也有現實利益的考慮。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肯定要考慮利益因素,但只有建立在平衡、互利基礎上的合作才能長久。以核能合作為例,法國率先與中國開展相關合作,其背後必然有搶佔中國市場、獲取經濟利益的考量,但因為契合了中國的現實需求和發展戰略,雙方合作結出了豐碩的果實。30年來,法國核電産業依託中國巨大市場,擴大了自我發展空間,長期保持世界領先水準。中國則在吸取法國技術經驗和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實現了核電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際的跨越式發展。
最近,中法聯手參與英國欣科利角核電站建設,中國核電企業與羅馬尼亞簽署核電站建設協議。這些都表明,中國已經從核電領域的學徒工成長為老師傅,這在中法開啟核能合作的30年前是難以想像的。
在中法關係史上,類似核能合作的例子還有很多。正是這些互利的務實合作構成了中法關係的基石,確保雙方沿著正確方向前行。每當中法關係出現雜音,首先受到傷害的也是這些務實合作。在即將迎來建交50週年的歷史時刻,雙方既要全面展現建交50年的成就,更要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拓展新的合作領域,為未來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相信這也是埃羅此訪的題中之義。
50年彈指一揮間。在西方大國中,法國同中國建交最早。兩國關係的歲月積澱越深,對未來合作的思考也理應越成熟、越深邃。經過50年歲月洗禮,相信中法雙方都會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對方的發展,從中積極尋找機遇,尋求互利雙贏。在世界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中法都應拿出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推動兩國合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趙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