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染海灣一抹暖色

時間:2013-12-09 14:42   來源:浙江日報

  近日,伊拉克總理馬利基訪問伊朗,兩國就疏通界河達成一致。有媒體將其解讀為兩伊關係全面升溫的標誌。

  在地圖上,兩伊可謂一衣帶水。可是從1921年伊拉克半獨立至今,這兩個國家就沒怎麼消停過。民族矛盾、教派衝突、領土糾紛以及歷史遺留問題交織在一起,一場兩伊戰爭打了整整8年,雙方損失慘重。

  伊朗早就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在兩伊戰爭之後,伊朗就曾調整以往過於激進的外交政策,奉行廣交朋友的溫和外交路線。薩達姆政權則發動了海灣戰爭。

  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把伊朗的死對頭薩達姆政權推翻後,伊拉克長期被壓制的什葉派有機會上臺執政,其中許多高官在上世紀80年代都曾在伊朗長期流亡,這使兩國産生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親切的兄弟之情。

  兩國關係的轉折其實還在於相似的國內外環境。伊拉克戰爭後,兩國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的經濟制裁。兩伊的民族主義日趨理性與務實,開始注重將民族主義導向本國的建設,而不是對外擴張或輸出革命。

  其實戰爭也好,建設也罷,都是執政者出於對國家利益的考慮。

  現在,伊拉克已經成為伊朗最大的汽車出口市場。一份天然氣協議,也成了雙贏的買賣。另外,為了振興本國經濟,兩國都決定不惜以低油價擴大石油輸出。在歷史的這一刻,兩個國家有了更多的交集。

  然而,兩伊此番握手言和,有人歡喜有人憂。從長遠看,未必能長久。

  除了伊拉克,在伊核問題破冰之際,伊朗還擱置宗教矛盾,極力改善與海灣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但西方國家卻在擔憂伊朗借機擴張,不會坐視不管。

  反觀伊拉克境內,目前距離議會選舉僅剩不到5個月,伊拉克的政治紛爭已經開始。馬利基出訪即便贏得伊朗的支援,一旦什葉派聯盟被瓦解,兩國關係或許會受到影響。即便馬利基連任成功,在複雜的國家利益主導下,友好關係也未必是永恒的。

  無論如何,在中東亂局頻仍之秋,兩伊修好,總算為中東帶來一抹暖色。(肖艷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