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中國“敲開歐洲東大門”的同時,布魯塞爾也有人投來狐疑目光——這是不是中國“分化和攻破歐洲”戰略的一部分?這種小家子氣的算計立即遭到更多分析人士的反駁,因為在中東歐與中國“親密接觸”的同時,歐洲其他地區並沒落下,中國歐盟領導人北京會晤、“中歐論壇”布魯塞爾召開,英國首相即將訪華……中國外交正進入“歐洲季”。
“中國從東邊大門邁進歐洲”,“德國之聲”26日在做出這一判斷的同時提出一個疑問:“布魯塞爾是不是很惱火?”報道稱,歐盟貿易專員德古赫特對中國的歐洲戰略持懷疑態度,他此前表示,中國在挑撥歐洲國家間的關係。英國《金融時報》稱,李克強在羅馬尼亞與中東歐國家的政府首腦會談,引發佈魯塞爾外交官的疑慮。一名歐盟外交官説:“這種做法無疑帶有‘分化和攻破’的策略考慮,在(中歐)存在多項貿易爭端之際,這似乎是在向布魯塞爾施壓。”法新社26日也在報道中稱,布魯塞爾警告中東歐國家在與中國達成經濟協議時不要跨越任何監管紅線。
這種過度敏感的猜測遭到多數分析人士的否定。布拉格安全分析和預防中心的羅馬尼亞政治學家德格拉圖表示,布魯塞爾的態度是歐盟內部競爭的結果。這只是幾個國家試圖主導歐中對話的表現,實際上並不存在北京分化並攻破歐洲的危險。羅馬尼亞總理國務顧問米哈拉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就像一把大傘,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是中歐關係這個大傘下的一部分。盧森堡《日報》27日説,北京在中東歐尋找新的市場和進口食品來源,而中東歐國家則需要錢修建基礎設施,這是從布魯塞爾很難獲得的。
“中國與中東歐合作,不僅不是‘分化’歐洲,反而有利於歐盟的團結。”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他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歐債危機以後,歐洲需要修補的不僅是經濟,還有成員國對歐盟的信心。歐債危機加深了成員國間的差異和不平衡,加重了內部的離心傾向。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可以推動中東歐的發展,加速縮小它們與歐盟發達國家間的差距,這有利於歐洲的一體化。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稱,中國領導人訪問中東歐是對中國和歐洲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補充,均衡與充實中國全方位外交佈局。中國跟歐洲的交往以前過度集中于西歐及南歐,忽略了對中東歐的合作。中東歐16個國家總面積佔歐洲的1/3,但對中國貿易總和不足500億美元,不到整個歐盟對中國貿易額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