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國際社會聯合建立約束機制
隨著“美國監聽門”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自己成為美國“獵物”。美國將中國與俄羅斯、伊朗、朝鮮等一起列為最高級別的監聽目標。10月31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表示,美國對盟國都採取監聽手段,可想而知對中國會怎樣。美國的監聽手段多種多樣,在北京、上海、成都、香港、臺北都設有監測點,專門監聽所在地區政府部門的通信。美國還與它的英澳等小夥伴兒一起合作監聽中國。
□手段揭秘
美使館“白盒子”是何物
極微弱信號也能蒐集的監聽設備
德國媒體披露,美駐德使館的屋頂上有一個“白盒子”,它的表面呈玻璃狀的凹痕。它的材料特殊,極微弱的射頻信號都能穿過。美監聽設備就藏在玻璃帷幕之後。美使館的這種“白盒子”遍佈全球,在北京的美使館也有。
據國防大學教授李莉介紹,德國曾派出直升機對“白盒子”進行過“掃描”,證實屋頂溫度明顯高於建築物其他區域。因為監聽裝置功率非常大,監聽設備開機時熱量、溫度都很高。後來德國把這個消息披露了後,樓頂的溫度馬上就降低了。“通過這樣一個技術細節,我們可以斷定‘白盒子’裏面肯定是有大功率的發射設備或者是監聽設備”。
《明鏡》週刊調查稱,美國特別情報蒐集部門(SCS)獨自開發出一種名為“愛因斯坦”的天線監聽設備。該設備不僅能監聽手機、無線LAN、衛星電話的通信,甚至能探知被監聽對象身處何處,“愛因斯坦”就是大家發現的“白盒子”。
李莉認為目前的美國在全球260多個使館裏都有這種監聽設施,其中80多個使館都直接參與F6計劃,“這個F6計劃就是利用駐外使館進行全面監聽。”李莉稱,被監聽的當事國肯定要拆除美國駐外使館上面附加建築,拆除以後還將取走相關的監聽設備,直接打擊美國的監聽計劃。
美如何監聽領導人電話
或憑“超級電腦”破譯通話
對於從各國領導人到民眾的通信遭監聽,上海復旦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良堯接受採訪時解釋稱,無線通信監聽相對來説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因為無線通信的電磁波信號本身就是在公共空間自由傳播的,因此也就很容易被截獲。
陳良堯表示,與普通民眾使用的手機不同,國家領導及政要通常使用的都是保密電話。語音在傳輸過程中都會被翻譯成一些特殊的信號,被攔截後,也只能聽到暗語甚至是雜音,除非對信號進行解密。他説:“美國研究超級電腦,就是因為超級電腦具有強大的破解密碼的能力。”
如何使用海底光纜監聽
保護嚴密難以實現監聽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曾于2011年前後向日本政府提出,希望日方對途經日本的亞太地區的光纜安裝監聽設備,從而獲取包括網路連接及通話記錄在內的個人資訊。日本以法律限制及情報人員不足為由拒絕了這一請求。
媒體報道,美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對海底光纜進行監聽實驗。比如使用“海狼”級潛艇專門給海底光纜安裝監聽裝置。將光纜的外表皮切開,使光纖裸露,並將裸露部分折彎,這樣光波就會從彎曲處放出,從而使用監聽設備進行信號截獲。
陳良堯認為,海底光纜必須要考慮到海水腐蝕、高低溫的變化以及使用壽命等,因此保護非常嚴密,監聽在技術上就更加難以實現。
■連結
美監聽手段防不勝防
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表示,監聽技術是美國情報機構最常用的情報獲取方法之一。
“監聽器材種類繁多、製作精巧,有的像指甲蓋大小,有的甚至只有米粒大;有的藏在對方辦公室的工藝品內,有的則像一塊樹皮被架在門口的枝頭上。”李大光介紹,此前,美國生産出了一種鐳射監聽槍,該槍能在半英里之外將鐳射束髮射到要監聽目標的玻璃上,根據室內談話聲波的振動,就能獲取談話內容。
李大光稱,美國監聽各國大使館的事情很常見,有時大使館工作人員會見客人時,不得不在大使館以外的公園進行,談話內容如果重要,會選擇寫在紙上,對方看完後就燒掉。大使館幾乎隔一段時間就要裝修,“不是因為陳舊,而是要排查是否被安裝了監聽裝置”。
□中美影響
監聽對中國有何影響
根據所得情報做出對華政策
當今中美是既重要又複雜的關係,美國鎖定中國為其最大的潛在戰略挑戰者和最重要的戰略競爭者。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表示,美國對華情報戰可謂無孔不入,無時不在。情報系統提供的資訊影響著外交政策,美國政府需要通過情報來權衡利弊得失,從而做出有效的對華決策。
10月31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表示,中國軍隊在資訊安全防護方面有著一套嚴格的制度規定。當然,這樣一些外部監聽的情況,也使得我們進一步敲響警鐘,要繼續加強資訊安全方面的工作。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指出,國家間永遠都有看不見的戰線,被監聽或竊聽當然會帶來損失,但這條戰線所實行的規則都是不能端到臺面上來説的,因此一國必須加強自身的網路安全、資訊安全能力建設以及安全意識的培養。
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雙方網路安全爭議變得模糊
朱鋒認為,斯諾登案及連續發酵的監聽事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最重要的在於,使中美關係中網路安全爭議的焦點變得前所未有的模糊,對於中美相互間如何形成一種務實、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網路安全問題肯定會是一個積極的促進。
“斯諾登案使網路安全問題在大國關係中前所未有地突顯出來,給中美關係帶來新的挑戰”,朱鋒認為,網路安全、通信安全應該成為國際關係中深化和強調的一個重大問題,中美作為世界兩個主要的國家,當然很大程度上需要對這些問題有更多的關注和責任。
李大光認為,監聽情報對中美關係發展是一種制約。一方面,關於中國的情報內容,影響著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基本判斷;另一方面,情報來源的局限性、選擇性和傾向性,也制約著白宮了解中國的視野和角度。
如何約束美濫用權力
國際社會應聯合建立約束制度
監聽事件顯示,如果不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一個擁有超大權力的美國一定會濫用權力。朱鋒指出,當前各國諜報領域完全由各國根據自己的能力、意圖和目標來判斷,缺乏有效的規範和制約。
朱鋒説,“9 11”事件後美國國內産生所謂安全和人權問題的爭論,但目前已形成基本的政治和社會共識,即基於美國國家安全的需求,需要對人權有必要的限制。因此他認為,美國觸犯其他國家的尊嚴和利益的監聽行為儘管遭到國內的抗議和國際社會的批評,但恐怕短期內很難改變。不過法德已要求和美國簽署新的情報合作協議,明確用條約來限制美國的行為,這也是有進步意義的。
近日,中俄共同向聯合國提交了《資訊安全國際行為準則》草案,建議建立多邊、透明和民主的網際網路國際管理機制。朱鋒認為,大國需要共同面對網路和資訊安全問題上嚴峻的挑戰,更好地相互協調,共同制定規則,限制非法行為的蔓延和擴大。
美監聽中國已數十年
李大光介紹,早在1955年中國決定研製原子彈那一刻起,美國情報界就開始不擇手段全力竊取有關機密,並派出U-2偵察機頻繁入侵中國領空。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美國對華情報工作的公開和挑釁性有所收斂,但活動的密度和數量並未減少,反而更加不遺餘力,只不過其方式變得更隱蔽和多樣化。
美國監聽中國早已是美國公開的秘密。2008年2月28日,布希舉行新聞發佈會説,美國通信公司應協助政府,幫助情報機構對國際長途電話、電子郵件等實施攔截和偵聽,這既是反恐的需要,也是“應對中國與俄羅斯間諜活動”的需要。布希作為總統,親自出面要求加強對中國的偵聽,使外界備感驚奇。
今年6月初,斯諾登披露,2009年以來,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從事侵入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電腦系統。
■連結
由美國國家安全局和中情局共同負責的“特別蒐集服務”項目以美國駐世界各地大使館和領事館為據點進行活動。其中,北京、上海、成都、香港以及臺北設置監聽點,專門監聽所在地區政府部門的通信。
美監聽他國手段
◎以美使館為駐點蒐集
◎美國通信公司協助
美國通信公司協助政府,幫助情報機構對國際長途電話、電子郵件等實施攔截和偵聽。
◎入侵他國網路和電信公司
斯諾登爆料,美國自2009年起入侵中國內地及香港的網路,攻擊目標達到數百個之多,其中還包括學校。美國政府駭客主要通過入侵巨型路由器從而一舉入侵成千上萬台電腦,而不是分別入侵每一台電腦。
清華大學是美國情報機構的重要目標,香港中文大學也曾被入侵。
太平洋電信公司(Pacnet)香港總部的電腦也受到持續攻擊,該公司擁有地區內最龐大的海底光纖電纜網路。
美國國家安全局還持續入侵中國多家主要電信公司,獲取手機短信資訊。
◎與英澳等國合作監聽
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方面參與了美國的全球監聽活動。(京華時報記者梅天一 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