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敘利亞:中國立場經得住考驗

時間:2013-04-08 15:45   來源:解放日報

2013年4月3日,卡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馬德(右)在卡達首都多哈會見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雙方就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交換了意見。 圖片:新華社發(卡達埃米爾宮提供)

  2013年4月3日,卡達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馬德(右)在卡達首都多哈會見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雙方就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交換了意見。 圖片:新華社發(卡達埃米爾宮提供)

  據敘官方媒體4月6日報道,政府軍已控制位於首都郊區的重要據點姑塔東區,肅清了通往大馬士革國際機場路的障礙,並將繼續追擊“恐怖分子殘余”。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筆者自然想起曾生活工作過多年的敘利亞。回想在敘利亞期間,每年這個季節都會去大馬士革近郊的姑塔林區踏青,我們稱那裏為“杏花村”。如今,敘利亞危機和衝突已持續兩年多了,記憶中那個社會祥和、文化昌盛、人民熱情質樸的國家,已是面目全非,流血衝突卻似乎仍未有窮期,令人心痛。現在幾乎逢人便被問及:敘利亞危機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實際上,兩年來的現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首先,暴力衝突絕非出路。愈演愈烈的暴力相向帶來了數萬生命的消逝、數百萬人的流離失所、基礎設施的巨大破壞、族群矛盾的逐步累積,唯獨沒有給敘利亞人民帶來他們所渴望的變革、發展和穩定。如此深痛的創傷和裂痕,可能需要敘利亞花費幾代人的時間去彌合。

  其次,外部強加“政權更疊”的做法行不通。這種做法在法理上是無效的,因為它違背《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在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它剝奪了敘利亞人民對國家前途命運的自決權;在實踐中是失敗的,因為它延續並加劇了敘利亞境內的武裝衝突,不僅損害敘利亞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也給中東地區帶來民族教派矛盾激化、恐怖極端勢力抬頭等長期隱患。

  中國從敘危機一開始就主張尊重敘人民的意願和選擇,通過對話與和平協商,使人民的合理訴求得到實施。隨著形勢的演變,中國著眼于敘人民的整體利益和地區穩定,多次提出政治解決敘危機的主張和建議,呼籲各方停止一切暴力行動。兩年來中國所做的一切,就是要給政治解決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讓敘利亞危機不再持續下去。為此,中方同敘政府和反對派一直保持聯繫。兩年來筆者也不止一次訪敘,同敘利亞官方和反對派都進行了接觸,明確表示中國不庇護衝突的任何一方,關心的是停火止暴,早日結束敘利亞人民的災難。也曾有國外媒體質疑甚至抹黑中國的立場,筆者總是堅定地向它們表示,中國的立場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兩年過去,嚴酷的現實讓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政治解決是敘利亞危機的唯一現實出路,中國的主張為越來越多的方面認可,筆者在多種國際場合聽到人們用“均衡”和“睿智”這樣的詞來形容中國的主張。儘管政治解決的道路不平坦,面臨諸多困難,但畢竟是代價最小、後遺症最少的選項。敘政府和反對派不久前也做出過願意談判解決的表示。衝突雙方確實存在強烈的互不信任,彼此的立場也相去甚遠,但面對現實每一點積極的因素都應該抓住,不斷積累正能量,推動衝突各方儘快坐到談判桌前,通過對話找到能充分反映敘利亞人民意願、能被敘利亞各方普遍接受的解決方案,無疑是最好的結局。這需要勇氣,更需要誠意。

  實現這一願景,離不開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只要各方堅持政治解決的正確方向,恪守“行動小組”日內瓦外長會議公報精神,向敘利亞各方發出明確、一致的資訊,國際社會就可以為在敘利亞開啟政治對話、實施政治過渡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這需要智慧,更需要團結。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繼續做出自己的努力。(吳思科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