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需要參與非洲競爭

時間:2013-04-01 13:07   來源:國際金融報

  “中國的成功説明,在‘槍、麵包、麵包機’的援助物資裏,非洲人已經不喜歡槍,麵包當然是需要的,但他們更需要‘麵包機’。‘魚’與‘漁’之間,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已經領先西方數步。”

  3月28日,兩場與非洲有關的重要會晤在不同地方同時上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非德班同非洲國家領導人舉行早餐會。同日美國總統在白宮會晤來自非洲4國的領導人。

  這也許不是巧合。近年來,在美國,美中“非洲競爭論”非常有市場。美國參議員克裏斯庫恩斯的辦公室日前發表一份報告稱,美國在非洲正在節節敗退並拱手將經濟機會讓給競爭者。美國新任國務卿克裏在上任之初也將美中在非洲的影響力之爭比作一場“博弈”,他還警告稱“非洲到處是中國”,美國在未來的競爭中必須佔據一席之地。

  有意思的是,兩國領導人都在同日闡明瞭本國與非洲的“交往規則”。美國説,美國將成為他們國家的“強有力夥伴”,但不是基於過去援助國和受惠國的舊模式,而是基於建立在夥伴關係和承認非洲巨大潛力基礎之上的新模式。中國説,“走什麼路,非洲的事情要由非洲人説了算。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

  其實這兩個“規則”一擺出來,就能看出為什麼“非洲到處是中國”的原因。美國的新“規則”證明了一件事:此前的美非之間,至少不能算是夥伴關係。而1949年之後,在非洲朋友將中國“抬進”聯合國之後,中非就成為同呼吸,共命運的“共同體”。

  那麼從舊模式,到夥伴關係,美國能否成功?在成為夥伴之前,美國還有一個“耳熟”的前提:美國是非洲“強有力夥伴”。這句話之所以耳熟,是因為,美國對大多數國家也説過同樣的話,比如當年亞洲的日本、韓國,南美的多個國家,還比如今天的敘利亞反對派。

  什麼叫“強有力夥伴”?美國與弱國外交,總忘不了秀一下自己的“肌肉”:他們通常會用武力“恐嚇”一下他們不喜歡的勢力,或用武力“呵護”一下他們喜歡的政權。在這一點上,歐洲也跟美國一樣。但動蕩的非洲從來不缺武力。這也是西方社會總是在非洲陷入“援助怪圈”的原因,總是越援助越貧窮。歐盟每年拿出了自己對外援助的40%,對外直接投資的32%,砸在非洲,但近15年裏,非洲對外貿易份額中,歐洲從50%以上降低到30%多。

  收穫非洲的友好與援助額有關係,但已不佔絕對比例。最大的例子就是中國。中國並非非洲的最大援助國。中國援助非洲的金額,只佔全球援助非洲總額的1%,但非洲對外貿易份額中,中國的份額從3%一路增長到近20%。中國的成功説明,在“槍、麵包、麵包機”的援助物資裏,非洲人已經不喜歡槍,麵包當然是需要的,但他們更需要“麵包機”。“魚”與“漁”之間,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已經領先西方數步。

  只有身處第三世界的中國,才能真正了解同樣為第三世界的非洲。非洲需要財富,但更需要創造財富的技術。所以中國在非洲建學校、蓋醫院、修公路、打水井、改電網、建電站、造港口;非洲需要能夠自信地對待所謂的“大國國民”,比如剛果趕走了兩名在基伍地區賣假貨的中國商人。加彭拒絕了一筆與中國不划算的資源協定。肯亞要求中國停止從事象牙和犀牛角貿易;非洲不希望武力影響自己的民主進程,所以中國不插手當地的人權事件,但也未削弱當地人權組織或協會的力量。比如中國與辛巴威現任總統羅伯特穆加貝談合作,同時與反動黨爭取民主變革運動發展關係,還邀請其領袖莫根茨萬吉拉伊訪問北京。

  中非之間的“魚水之歡”,是過去半個多世紀共同努力的結果。中國秉承“真”“實”“親”“誠”的對非合作。 因為“真”,中國堅持“非洲的事情要由非洲人説了算”;因為“誠”,中國堅持不因自身發展和國際地位提高而改變對非政策的基礎;因為“實”,中國將落實好3年內向非洲提供200億美元貸款額度的承諾;因為“親”,中非能夠通過深入對話和實際行動,獲得心與心的共鳴,所以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能在非洲熱播。

  中國不需要參與美國所謂的“非洲競爭”,過去的幾十年證明,中國對非合作模式是成功的,以後也不用改變合作模式。更為重要的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與自強發展的“非洲夢”一脈相通,中國巨龍期盼騰飛,非洲雄獅正在勁舞。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