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風險,穩健投資東南亞

時間:2013-03-29 14:30   來源:人民日報

  項目透明度不可少

  去年以來,馬來西亞發生的針對萊納斯關丹稀土廠的抗議,逐漸變成一場全民參與的政治運動。

  由於稀土廠將提煉從數千公里外澳大利亞沙漠深處運來的稀土礦石,當地居民擔憂在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散發出輻射性塵埃和氣體,並産生輻射性廢料,更擔心通過食物、水和空氣進入人體,影響居民的免疫系統甚至致癌,因此該項目2008年甫一開工就遭到當地居民的反對。

  萊納斯關丹稀土廠投資8億美元,主要由澳大利亞萊納斯集團投資。儘管去年11月,萊納斯公司獲得了馬來西亞政府給予的臨時運營許可,然而民眾的抗議並未就此止步。民眾在去年舉行了多次大型集會反對稀土廠運營,馬來西亞反對黨聯盟“民聯”也積極參與。隨著馬來西亞大選的臨近,該事件日益捲入馬來西亞政治的漩渦中,“民聯”領袖安華已經明確表示迫使關停稀土廠作為其競選的目標之一。

  馬來西亞民間力量的崛起也令環保問題日益突出。吉隆坡一個較大的民間組織——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行政秘書梁莉思對本報記者表示,萊納斯關丹稀土廠可能對關丹地區及周邊環境造成輻射,因此該組織是稀土廠的堅定反對者。梁莉思表示,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共生的國家,正日益邁向公民社會,民間力量包括環保、維權等力量逐漸增大。

  馬來西亞民眾對於萊納斯工廠的抗議影響了馬來西亞政府的政策。去年12月,4位馬內閣部長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警告説,萊納斯公司必須將工廠的所有廢料出口,否則將中止運營。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首席執行官柯蒂斯日前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公司低估了抗議者利用網際網路組織力量的能力。由於民眾抗議導致公司投入運營時間比預期推遲了一年多,給公司造成了1.75億澳元損失。此外,該公司原先打算把放射性廢料加工成其他材料,比如用來鋪路,或是對其進行稀釋。面對抗議和馬來西亞政府的壓力,萊納斯不得不放棄了這一計劃,選擇將廢棄物出口,這又增加了新的運營成本。

  當地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反思萊納斯事件的始末,一方面,稀土廠可能造成的輻射固然會讓民眾感到恐慌,但另一方面,萊納斯公司一開始處理這一事件失當也是造成抗議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2008年,馬來西亞政府靜悄悄地決定頒發給澳大利亞萊納斯在關丹設立稀土工廠的許可證。許多民眾和當地組織是通過外國媒體的報道才知道這一驚人計劃的,該項目一開始就缺乏透明以及沒有向公眾進行必要的徵詢溝通,是造成民眾反對情緒高漲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名分析人士對記者這樣表示。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