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國繼續給世界帶來驚喜

時間:2013-03-11 13:34   來源:人民日報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在中國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外國專家、友好人士高度關注中國發展,他們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目前中國戰略機遇期仍在,但也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在新的形勢下,只要堅持走符合自己國情的道路,中國將繼續給世界帶來驚喜。

  均衡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別爾格爾表示,在國際局勢錯綜複雜的情況下,中國仍存在20至30年的戰略機遇期。提高勞動力素質、推進城鎮化和注重技術創新,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機遇。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經濟係教授、墨中研究中心主任恩裏克杜塞爾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快”無可辯駁,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證這種增速的背後,環境污染減輕、社會保障制度同步建立健全等,這是一個實現經濟增長“好”的課題。中國政府正在朝著“好”的方向努力,他表示相信,新一屆中國政府會在改善民眾生活等方面做得更出色。

  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所長克裏斯多夫艾索普認為,均衡發展在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沿海和內地、居民消費和商業投資、工業和服務業佈局等都需要更加平衡。如果有可能的話,每個地區的均衡發展也需要逐步推進。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説,這種均衡化發展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又是不能缺少的。

  波蘭著名漢學家剋日什托夫加夫利科夫斯基表示,中國政府把發展經濟的重點放在調結構、重品質上,引導經濟增長步入轉方式、增效益的新階段,在全球經濟依然低迷的情況下,這將使中國再次抓住發展的機遇。

  印度尼西亞安塔拉通訊社北京分社前社長艾哈邁德維加亞表示,中國還存在地域發展不平衡和貧富分化的問題。他表示,政府應採取措施,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提高生産率以保持增長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現任教于耶魯大學的斯蒂芬羅奇説,中國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向一個更多地由消費和服務業引領的增長模式。羅奇説:“過去15年,對於中國,我一直是個樂觀主義者,現在仍是。”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專家、世界銀行前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黃育川説,中國經濟戰略機遇期仍在。他認為,中國在未來10到15年有望維持7%—8%的增長,中國能夠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但要實現這一增長率,中國需要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生産率。他認為,生産率的提升可以通過創新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更有效率的城鎮化來實現。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路易斯戈麥斯説,中國經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是一個國家快速發展進程中難以避免的現象,正因為有這些問題和困難,中國政府正在努力調整産業結構、刺激和擴大內需等。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凱瑞布朗表示,在經濟層面,行之有效的途徑是通過提高效率和提升勞動與資本生産率的方式實現國內生産總值的高品質增長。同時,擁有大量資本的國有企業需通過深化改革提升效率。

  堅持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所長哈利德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能夠長期保持住這樣的發展勢頭。中國應該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堅持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制定科學合理的長期發展策略,並堅定地貫徹落實。放眼未來,中國的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

  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教授、中國問題專家莉莉亞娜阿索夫斯卡表示,未來5年,中國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背後仍需妥善應對一系列現實問題。但她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和魄力去攻克難關,相信兩會將在政府機構改革、經濟結構調整、環境治理等領域給世界帶來一連串驚喜,給舉步維艱的全球經濟注入信心和希望。

  《中國的覺醒》一書作者、西班牙青年經濟學家路易斯托拉斯指出,中國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並存。他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首先,中國領導人善於學習、具有長遠眼光,還具有改革的勇氣,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帶領中國人民戰勝未來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其次,中國當前的政治體制有著獨特的優越性,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體制,中國人民和國家領導人對於這一體制有足夠的自信。

  挪威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韋爾拉加德表示,相信中國的改革開放會繼續。歷史經驗證明,開放會帶來繁榮,閉關鎖國則會帶來衰退。中國既需要埋頭髮展,也需要學習借鑒他國的成功經驗。(本報記者張曉東、鄒志鵬、白陽、李增偉、莊雪雅、吳成良、王佳可、楊迅、丁大偉、劉仲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