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5月7日宣誓就職,當天簽署總統令,明確俄外交宗旨是“為國家長久穩定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今年以來,在歐美經濟前景堪憂的大背景下,俄羅斯重點鞏固與周邊國家一體化,疏歐遠美親亞,外交天平向東傾斜,凸顯強烈的務實色彩。
獨聯體一體化分步走
普京就任總統後首輪出訪的6國中,獨聯體國家佔了3個,其在俄外交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戰略空間一再受西方擠壓,北約防務前沿甚至推進到俄邊境附近,嚴重威脅到俄國家安全。因此推動獨聯體一體化成為俄外交的重中之重。
前幾年,獨聯體地區“顏色革命”接踵而起,加之各國之間政治經濟摩擦不斷,獨聯體整體融合進程受阻。俄羅斯被迫退而求其次,選擇分步走,推動次區域一體化進程。
今年初,俄白哈三國統一經濟空間啟動,標誌著三國一體化進程提升到更高階段,其最終目標是建立統一政治、經濟、軍事和關稅空間的歐亞聯盟,並吸引其他周邊國家加入。
此外,由於歐美市場持續疲軟,俄羅斯力推獨聯體國家加強貿易聯繫。今年9月,俄主導下的新版《獨聯體框架內自由貿易區協議》生效,將進一步取消獨聯體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促進成員國之間的經貿合作。
俄外長拉伕羅夫表示,與獨聯體國家加強多邊協作、深化一體化進程是全球化趨勢下的戰略選擇,“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俄外交無條件的優先方向”。
與西方鬥而不破
俄羅斯從歷史和文化根源角度看都屬於歐洲國家,但西方對俄的偏見根深蒂固,加上冷戰陰影猶存,美歐千方百計阻撓俄重拾大國地位。然而,西方需要俄的資源與市場,俄需要西方先進的技術和資金,雙方關係始終磕磕絆絆,但鬥而不破。
今年,俄羅斯與美歐之間指責多於溢美,衝突多於合作。莫斯科卡耐基中心主任特列寧説,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這一年乏善可陳,形同“停滯”。
俄美關係不冷不熱。普京今年5月藉故沒有在美國的八國峰會上現身;9月,美總統奧巴馬“還以顏色”,拒絕出席在俄舉辦的APEC峰會。兩國元首通過行動為雙邊關係的水準做了最好注腳。
奧巴馬2008年上臺伊始,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和俄外長拉伕羅夫同時按下一枚帶有“重啟”字樣的按鍵,宣告兩國關係踏上修復之旅。之後兩國在核裁軍、俄入世等問題上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但雙方在觸及俄核心安全利益的歐洲反導系統問題上的分歧久拖不決。作為反制手段,俄去年底組建了空天防禦部隊,甚至威脅退出新版《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
此外,俄美對待敘利亞問題的立場大相徑庭,俄主張敘危機應由敘人民自己解決,美則認為應通過外部干涉化解敘危機。兩國在人權問題上也針鋒相對:今年9月,俄強行關停了美國國際開發署駐俄辦事處;美國會參議院本月通過了限制60名俄方人員入境的法案,俄外交部日前也制定了一份限制美國公民入境名單,兩國政治關係雪上加霜。
拉伕羅夫不久前發出警告,俄美關係“重啟”狀態不能永久持續,雙方必須作出更多努力鞏固雙邊關係。可見,俄美“重啟”之路依然坎坷。
俄歐關係則趨於惡化。普京的首輪出訪國中雖包括德法,但在兩國逗留時間才一天,象徵安撫之意甚濃。基於互相需要的原因,俄羅斯與歐盟經貿關係一直比較密切,但難掩政治關係惡化的事實。
歐盟長期以來對俄人權、民主狀況指手畫腳。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訪俄,毫不掩飾地批評俄人權狀況,遭到普京駁斥,俄媒體甚至用“冰河時代”形容兩國目前的政治關係。俄外交部本月也首次發佈了歐盟國家人權狀況報告,指責該地區人權狀況存在嚴重問題。
特列寧認為,歐盟如今危機重重,它對俄羅斯的吸引力大不如前,已從“優先合作對象”淪為“合作夥伴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