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關係在新時期的發展是考驗中國真正成長為世界大國的試金石,也是對中國自身進步性的錘鍊。” 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將於19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中非合作對中國的影響時作出如上表述。
王逸舟指出,近年來,中非關係成長迅速,這點從經貿交往上看最為顯著。數據顯示,中非貿易額從2006年的555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663億美元。中國連續三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已超過147億美元,在非設立各類企業2000多家。“非洲國家對中國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國作為新興經濟大國的實力。同時,中國的援外隊伍在非洲創造了很多奇跡,展現了中國人的勤勞智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但是我們同樣看到,‘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的論調在非洲仍有市場。”王逸舟説,中國對非洲在文化、政治、社會方面缺乏吸引力。非洲各國政府希望中國去投資,但是在民間,知識分子、媒體的批評聲音還是有一些。
這又是因何所致?王逸舟解釋,非洲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我們看到,非洲國家的現代意識在增強,對非洲文化的自信心在增強。非洲希望既不受制于西方大國,也不受制于新興大國。因此當今我們在對非關係中怎樣參與塑造,發揮作用,不能僅靠單純的經貿發展。在新時期,要適應環境,用這代人的方式去實踐。
王逸舟強調,新時期的中非關係,在經貿往來迅速增長的同時,我們既要揚長,也要補上短板,對不足的有所改進。中國需要塑造社會全面發展的國家形象,不能只是給人一種“跛足巨人”的感覺。軟援助,包括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都需要進一步拓展,並且要推動社會力量的參與。
王逸舟舉外國青年志願者參與對非援助為例,美國平均每年向包括非洲在內的國家派和平隊,即青年志願者四五千人。從1962年到現在的50年間,美國一共派出24萬多人。日本的協力團,在過去幾年也向外派出4萬多人。我們中國也有,但是數字還比較少,和國力、人口規模,以及世界第2的GDP不相適應。
“向海外貸款,繼續搞投資建設,是中國發展對非關係的優勢。但是我們也可以花更少的錢去組織青年志願者大規模地走出去,這對培養青年人的國際意識和國際視野也有幫助。”
“未來中非關係,什麼是新型?”王逸舟反問道,政治交往、貿易往來,這方面肯定是要有的,但是新型的含義不止這些,新時期應該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發展中非關係。要意識到非洲的成長對我們自己也是幫助和提升,對此,中國要有強烈的緊迫感。(記者 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