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載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始自上世紀50年代的中非合作碩果纍纍。從撒哈拉的沙漠綠洲到乞力馬扎羅的蔥山白雪,從剛果河畔的熱帶雨林到維多利亞湖邊的青青草原,中國情結已深深植根于非洲廣袤的土地上。
中非之交是患難之交,在反對外來壓迫,謀求民族獨立解放中孕育,在互助自強、團結奮進中凝結。
從上世紀50年代起,我們在自身財力緊張、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援助。截至2010年底,我們共向非洲提供各類援助972.2億元人民幣,累計免除35個國家202.92億元人民幣的到期未償債務。為非洲50多個國家援建了900多個成套項目,建成鐵路2233公里,公路3391公里,體育場館42座,醫院54所,學校118所。我們先後向非洲47國派出醫療隊員1.8萬人次,至今仍有42支醫療隊、1000余名醫護人員在非洲工作。我們真誠無私的援助不僅推動了非洲的社會經濟發展,有力地支援了非洲民族解放運動,更贏得了一片真情。非洲國家也對我們有許多支援,成為新中國對外工作和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60年中,凡是涉及我國核心和重大利益的國際鬥爭,非洲國家始終是對我支援力度最大和最可靠的“一大片”。無論是1971年“把我們抬進聯合國”,還是11次挫敗西方在人權問題上的反華提案、13次粉碎臺灣“重返聯合國”圖謀、申辦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界博覽會,我們都得到非洲國家的鼎力支援。
改革開放之後,在互利共贏方針指引下,依託于中非傳統友誼的中非經貿合作蓬勃發展。當前的非洲已是我們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地、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場和第四大投資目的地。2010年,我們從非洲進口的原油已佔當年我進口原油總量的30%。非洲已成為我們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海外支撐。同時我們在非洲的大規模投資,也為非洲國家創造了成千上萬個就業機會,有力地推動了非洲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我們遭遇困難的時候,非洲國家總是及時施以援手。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後,非洲國家紛紛對我表示慰問,許多國家還不顧自身困難,為我提供了總計6400多萬元人民幣的捐助。赤道幾內亞一個百萬人口的西非小國,更是提供了100萬美元的援助。
60年風雨同舟鑄成的情誼歷久彌堅。當前的中國雖然較非洲發展更快一些,但是我們與非洲同屬發展中國家的事實未變,與生俱來的親近感情未變。“茍富貴,勿相忘”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段兄弟情誼傳承下去。但我們更應看到的是,當今的世界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階段,取長補短,共謀發展,共同塑造更加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已成為中國、非洲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需要。在新時期,我們毋須懷疑中非合作的前景,我們要做的是登高望遠,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不斷營造中非合作的新亮點,將這段彌足珍貴的患難之交發揚光大,為中國、為非洲創造更美好的明天。(秦宏 國際問題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