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下水道博物館説起

時間:2011-07-11 10: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佩服法國人的睿智,他們將2300多公里的巴黎下水道截取一段改造成博物館,供遊人免費參觀。博物館的進出口通過螺旋鐵梯連接,直通路邊的陰溝。

  下水道博物館看什麼呢?看寬敞、高大的下水工程,看漂亮、整潔的排水管。儘管博物館裏有一股異味,但並不影響人們參觀的興趣,每年有10萬多人次帶著好奇光顧於此。據了解,歐洲許多國家都有這樣的下水道博物館。

  資料顯示,龐大的巴黎下水工程建成于19世紀中期,從1867年開始向遊客開放。總長度2300多公里的下水道像隧道一樣寬敞,蜿蜒于城市的地下,設有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每天有1300多名專業人員精心維護。巴黎人想得很細,下水道像居民小區一樣專門標注街道和門牌號碼,你若不小心將貴重的戒指掉進下水道,完全有可能根據地漏位置找回失物,只要撥個電話,就有專人免費服務。自從有了這個龐大完備的下水工程,100多年來,巴黎屢遭暴雨襲擊,但從無水患。

  下水道不僅確保城市安全,還成為旅遊景點,確有點不可思議。我在想,下水道博物館所要展示的不僅僅是下水工程的宏偉、浩大、乾淨、衛生,更展示著一種現代城市的理念。早在150多年前,巴黎人就高度重視城市的“排泄系統”,讓人折服。相比較,跨入21世紀的中國城市,下水道理念遠遠落後於高樓大廈理念,許多城市下水工程破舊、骯髒得不堪入目,遇到大雨更是不堪一擊。最近我國許多地方遭暴雨襲擊,“水漫金山”成為普遍現象,如長沙城被淹得到處都是“海景房”,北京也有近萬輛汽車泡在水裏,兩個年輕人試圖將一輛熄火的轎車推出積水時,竟被湍急的水流捲入陰井。

  臺灣作家龍應臺有一經典説法,“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骯髒,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一場大雨使你全身泥濘,積水盈尺,汽車輪子陷在路坑裏”,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北京的現代化不比巴黎遜色,但一夜暴雨比出兩個城市下水道的巨大差距。

  中國城市防洪能力弱,遇到大雨就鬧“腸梗阻”,很多網民把它歸結于“殘缺”的政績觀作祟,因為地上的光鮮、漂亮是看得見的政績,地下是看不見的政績,不必完美,污濁一點無關緊要,因而導致下水工程成為被冷落的“棄兒”。

  巴黎下水道博物館告訴我們,現代城市理念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下水道是城市健康、完美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下水工程薄弱折射出城市理念的殘缺,建議中國城市的官員們都去看看巴黎下水道博物館,學習取經。法國文學巨匠雨果説,“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這顆“良心”考驗著官員執政為民的真心和城市管理的能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