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侵略 爭獨立
以弱勝強舉世驚嘆
在二戰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帶領全國人民浴血奮戰,成為抗日戰爭的民族先鋒和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的戰略,實施動員人民、依靠人民的政策,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辟廣大的敵後戰場。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首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創造了一個軍力、經濟力都不如敵人的弱國如何戰勝帝國主義強國的經驗,為被壓迫民族爭獨立、求解放的鬥爭提供了一個范例。
2 保和平 一邊倒
聯手蘇聯借力建設
新中國成立後,明確宣布將聯合蘇聯,站在國際和平民主陣營一邊,也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這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一項重要外交政策方針。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乘火車離開北京前往蘇聯訪問。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有關協定在莫斯科簽訂,這是新中國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毛澤東說:“這次締結的中蘇條約和協定,使中蘇兩大國家的友誼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得我們有了一個可靠的同盟國,這樣就便利我們放手進行國內的建設工作和對付可能的帝國主義侵略,爭取世界的和平。”
3 登舞臺 展風採
萬隆會議彪炳史冊
1953年底,周恩來在北京接見印度談判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1954年4月,日內瓦和平會議召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與討論重大國際問題。參加日內瓦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通過大型國際會議爭取和平協商解決重大國際爭端的首次嘗試和運用多邊外交手段的開端。1955年4月18日,亞非會議在印尼名城萬隆開幕,史稱萬隆會議。萬隆會議是新中國走上國際政治舞臺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確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我國對外政策的基石,也已成為國際社會處理國與國關係的重要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