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在變,上合安全合作須內外兼顧
時間:2011-06-15 14:40 來源:解放日報
中亞地區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就成為恐怖主義活動的重災區。由於成員國對此有切膚之痛,上合組織成立伊始就把打擊包括恐怖主義在內的 “三股勢力”作為安全合作的重點,上合組織也因此成為最早關注並且打出反恐旗幟的國際組織之一。 10年來,成員國之間簽署了包括打擊“三股勢力”等內容的《上海公約》、《反毒協定》等多邊文件,通過組織聯合反恐演習,開展情報交流與司法協助等方式,不僅提高了成員國的反恐能力,而且對境內外的“三股勢力”起到了震懾作用。
自2010年以來,中亞及其相鄰地區的反恐形勢再次趨於嚴峻,本 拉丹被擊斃後,國際恐怖主義出現重新組合的新趨勢,阿富汗的安全前景更加不明朗,給相鄰的中亞地區製造安全威脅。與此同時,中亞國家間因資源開發、債務糾紛和邊界問題引發的矛盾日趨尖銳,影響了地區合作走向深入。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合組織的安全合作將面臨更多挑戰。
首先是中亞恐怖主義活動的“本土化”趨勢加強。隨著政局不穩、經濟狀況不佳和通貨膨脹加劇,一些中亞國家面臨的社會風險增大。大量貧民的存在和社會不滿情緒的“噴發”,使恐怖主義有了孳生土壤。吉爾吉斯斯坦2010年4月發生政權更疊後,極端分子借機滋事,最終釀成6月南部地區的大規模民族衝突。另外,宗教極端勢力在費爾幹納盆地迅速蔓延,引起了相關國家的警惕。
其次是國際恐怖主義進一步向中亞地區滲透。美國和北約近兩年加大在阿富汗軍事行動的力度,為2014年開始的撤軍作準備。美軍在阿富汗南部和巴基斯坦對塔利班武裝進行清剿,迫使一些恐怖分子向阿富汗北部甚至越過邊境向中亞國家“回流”。中亞國家的極端勢力與外部的聯繫更加緊密,跨國犯罪集團千方百計破壞中亞國家的政治穩定,以保證毒品運輸走廊的暢通。
第三是干擾上合組織合作進程的外部因素進一步強化。“顏色革命”後中亞國家對美國“民主輸出”的戒心加重,但是隨著近期安全形勢的變化,美國獲得了“重返”的良機。美國在反恐領域的某些重大“勝利”,不僅使中亞國家比較現實地尋求美國的支援和“保護”,而且俄羅斯也主動與美國在安全方面達成某種“默契”。
最後是中東局勢可能向中亞擴散。中亞與中東經濟文化的聯繫比較密切,國情也比較相似,在一些中亞國家陸續進入選舉週期後,中東的形勢會對中亞的穩定産生越來越直接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上合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都有可能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需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對安全合作的優先方向作出必要的調整,在繼續加強反恐和反毒合作的同時,兼顧好內外兩個方面。對內重視維護中亞成員國的政治穩定,建立必要的應急機制,幫助這些國家提高防範外部滲透和保持社會穩定的能力;對外與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加強對話與溝通,在阿富汗問題上採取審慎同時更加積極、更有建設性的行動,強調聯合國的領導作用和阿富汗實現民族和解的重要性,堅持地區內部事務由地區國家自己解決的原則。與此同時,要把安全合作與經濟合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擴大多邊合作的領域,注重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社會安全和生態安全等中亞國家面臨的緊迫問題;積極協調成員國與觀察員國的關係,增強上合組織對地區事務的發言權。(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 孫壯志)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