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白雲區多位市民反映,區政務服務中心最近改人工派號後,工作人員正式上班前,服務票號就幾乎派完。一票難求催生炒號的“黃牛”,服務中心內總有兩三個人問辦事市民要不要號,一個號叫價在30元以上,最貴的達到上百元。(4月10日《南方都市報》)
以前只聽説過火車票有票販子,大醫院有號販子。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竟然也出現“黃牛”,可謂新鮮事一樁。政府機構是什麼場所?出現這樣的景象,毫無疑問有礙觀瞻。而且市民發現,不遠處就有保安執勤,卻對倒號行為並未阻止。很顯然,保安和相關工作人員沒有盡責。如果放任黃牛“橫行”,政務服務中心成了什麼?
然而更重要的事情,倒不是驅逐大廳內的“黃牛”,而是政務服務中心領導應該追問,何以會出現這樣的荒唐現象?其實原因很簡單,政務服務中心能夠提供的服務,滿足不了市民的需求,而又沒有去積極地進行解決。説白了,他們沒有真正“心為民所繫”,把市民利益和需求放在心上。
當然,按照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最近的情況有些特殊,每年三至六月份是工商年檢高峰期,來辦業務的市民數量大幅增加,即使發放號碼有所增加,還是被早早取完。
可是,已經預見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為何不採取措施進行應對呢?比如抽調更多人手、延長服務時間等等。否則,市民需要辦的事情辦不成,影響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誰來承擔他們的損失?
與此同時,有市民建議,採取一證一號、一人一號或設置取號機,就可減少市民搶號、“黃牛”倒號的情況,相關部門理應積極採納這些合理建議。但相關負責人説,由於現場空間有限,暫時無法增設取號機。筆者不明白的是,好幾個“黃牛”都能有地方容身,一台取號機能佔多大的地方?説到底,還是思想上懶惰。
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媒體經常報道,一些地方的政務服務中心淪為“擺設”,很少有市民前去辦事,白雲區政務服務中心倒不一樣,工作人員正式上班前,服務票號就幾乎派完,9點上班前後,陸陸續續又有上百市民來辦事。這説明,這個政務服務中心是能真正發揮作用、為市民辦事的。可既然是市民強烈需要的機構,豈能讓前來辦事的市民拿不到號,被迫從“黃牛”手中買號,或者無奈地回家,放棄辦事?
實事求是的講,任何工作中都可能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政府部門也不例外。但政務服務中心與鐵路部門、大醫院等不一樣,不應當有服務供給不足、供不應求的問題。春運買不到火車票的人還可以乘汽車,大醫院沒有號可以去中小醫院,可市民到政務服務中心辦不了事,尤其是“票號緊俏”的社保、醫保、地稅、工商等業務,又能去哪辦呢?
政務服務中心出現“黃牛”,是對相關部門工作現狀的諷刺,也是對政府改進服務的期待。衷心希望,政務服務中心的“黃牛”在不用打擊的情況下儘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