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敗 要速度,也要品質

時間:2013-01-04 14:30   來源:解放日報

  前不久,有調查顯示, 2013年,公眾最期待的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排第一, “反腐機制改革”列第二。近來, “提速”更是成了反腐領域的一個關鍵詞。

  有目共睹的是,十八大後,我國多地反腐提速。十八大閉幕短短三周時間,從中央到地方,一場反腐治貪的風暴在中國掀起。可以説,反腐提速,是十八大之後一個鼓舞人心的政治新動向。現在各地呈現出來的查處腐敗案件的密集度和高效率,讓人切實感覺到高層反腐的巨大決心。

  重拳出擊,高效高速,讓反腐大快人心,也映襯出高層聆聽民意的姿態。反腐提速,是一次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的全面測試。面對腐敗問題裹挾民生利益,面對腐敗問題衝擊政府公信,反腐敗也只有進一步提速,讓反腐敗的成果及時與民眾分享,才能更大程度地實現公平正義。

  與此同時,反腐必須尊重真相——一方面不能將反腐變成了 “盲”反,不能任由某些人的瞎舉報而盲目順從所謂“民意”;另一方面,也不能倉促作出某官清白結論,或者採取拖延戰術,將公眾舉報或關注的焦點轉移或者淡化最終不了了之。從近期一系列反腐案例看,民眾不僅關注反腐的速度與力度,更關注事件背後的法治進程,關注由點到面,制度的完善。

  新媒體時代,民眾監督官員有了新的途徑和平臺。但是,在網路這個平臺上,網民們通過深挖資訊表達對貪腐現象不滿的同時,也很容易掉進 “網路狂歡”的境地而失去起碼的理性和操守。網際網路和微博在追求完全真相、豐富資訊、新鮮爆料甚至驚艷資訊而吸引關注與擴散的過程中,或許收穫了真相,凝聚了輿論壓力,但快速地敲擊鍵盤卻也可能讓人們忽略了停頓與思考,誤傷或者是本應避免的傷害就在所難免。因此,在重視網路反腐的同時,必須強化對網路輿論的引導和網上輿情的調控。

  一方面,要全力保護網路舉報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傷害;另一方面,也要切實加大對網路謠言等不實資訊、不良資訊的打擊和治理力度,避免混淆視聽和傷及無辜,從而營造良性互動的網路輿論環境。在歡呼一個個貪官落馬的同時,不僅要引導輿論關注網路反腐的數量,更要提升反腐的 “品質”,不斷提升反腐倡廉的科學化水準。

  網路上出現的資訊的準確性難以核實,有些不實資訊,經網路廣泛傳播後,混淆了人們的視聽。缺乏規範與引導的民間網路反腐在一些懷抱各自利益的複雜人群的參與下又顯得亂相叢生,如果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借機煽風點火、謠言惑眾、誣告陷害,極易形成網路暴力。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 “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給今後的反腐敗鬥爭開出了 “藥方”。毫無疑問,反腐倡廉科學化水準將直接決定中國反腐敗鬥爭的成功與否,由此決定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網路反腐,雖然揭露了一些問題,但依然是治標之計,只有奠定制度性的根基,特別是要加大官員重大事項報告,實施領導幹部家庭財産申報公示制度,才是治本之策,也才能建設政治清明的廣廈。提升反腐倡廉科學化水準,就要實現反腐路徑模式選擇科學化、反腐敗行動規範化。

  反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雷厲風行的行動背後還需要不斷完善的輿論監督體系,既不能讓腐敗分子逃脫法網,也不能讓好人遭受委屈與冤枉。我國應加快相關立法進程,儘快出臺有關個人資訊保護的專項法律法規,對個人資訊保護的相關事項進行規制。同時,加強公民保護個人資訊的法制教育,強化全社會對個人資訊保護的法制觀念,進一步提高法律的權威性和震懾力。只有構築起制度的堡壘和完善的輿論監督體系,才能形成長效和全程的反腐機制,最終“將權力關進籠子”。(高榮偉)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