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南下考察深圳,“@深圳交警”透露,考察期間,累計行程150多公里,途經深南、濱河、濱海等多條主幹道。交警落實不封路的要求,車隊行進中,沒有封閉任何道路,公交、出租、私家車與車隊並行。期間雖遇週末晚高峰,基本沒有對市民出行造成影響。這是深圳首次對高級別交通勤務不封路。
政治家既要有嘉言,更要有懿行,既要敢於立言,更須勇於踐行,一定程度上説,“言行之間,行重於言”。12月4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其中包括“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挂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消息傳出,上下擊節叫好,但也有質疑者和觀望者,擔心只是説説而已,或者認為上行難下效。
當媒體披露早在11月29日,習近平帶領6位政治局常委和書記處同志,從中南海出發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沿途不封路,而是跟著社會車輛過來的”,質疑者開始轉變觀點,而這次習近平在深圳考察期間不封路,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的“現場沒鋪紅地毯,沒有請群眾離場”,更是讓觀望者和質疑者心悅誠服。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公安部交管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門要嚴格執行警衛工作規定,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管制時間,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出行。各地不得擅自違反規定清道封路,影響群眾正常通行權益。
從領導人的道德自覺到實際行動,再到嚴格的制度約束,“不清道封路”絕不只是説説而已,而是已經成為上下都在踐行的新風。不清道封路,這是主動向民眾靠攏,距離民眾近了,更能聽到民眾心聲;不清道封路,這是向特權説不,不因出行而擾民,必能贏得民眾尊重;不清道封路,傳遞的更是親民的執政觀。政治家自信,無需清道封路;政治家懂得權力來自民眾,更不會清道封路。
如果説改進工作作風只是“枝節”,那麼習近平首次離京視察選在深圳——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選擇向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雕像敬獻花籃,則大有深意存焉。不封路,是堅決不封閉與民眾同聲相應的道路,是打開尊重民意的通途;視察深圳,同樣是關乎道路的選擇,即堅定改革開放不動搖。這一點,習近平説得很清楚,“黨中央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的話要有新開拓。”
沒有改革開放,便沒有今日中國。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國家強盛、民眾幸福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這是一條正路,這是一條必須堅持走下去的道路,這也是一條于國有利、深孚民意的現實之路、未來之路。30多年的改革開放,深圳變了模樣,南方變了模樣,中國也變了模樣。今天,我們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碰到的問題之多、之複雜,遭遇的困境之大、之多重,絲毫不亞於30多年前,何以衝出重圍?唯有繼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仍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衝破舊體制的樊籬,勇闖“禁區”;衝破傳統理論教條的桎梏,勇闖“盲區”;衝破深層次矛盾的羈絆,勇闖“難區”,靠的仍是改革,也只能靠改革。
改革之路在延伸,改革之路在深化,改革需要新開拓。不是所有的幹都叫實幹,把精力放在琢磨上,放在折騰上不是幹,凝聚共識,埋頭于改革,才是實幹;勇於開拓,走出更有前景的改革新路,我們才有未來和希望可言。可以期待的是,從改作風到開拓改革之路,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