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務員輔導機構在報考結束後統計發現,中國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和南海分局有7個崗位無人報考,其中包括東海分局6個執法船船員崗位和南海分局1個執法船輪機員崗位。在中日釣魚島爭端陷入僵局的時刻,一些日本媒體幸災樂禍地説,大喊愛國的中國人竟然對海監如此不感興趣,説明“中國人的愛國心都是假的”。(《環球時報》11月1日)
日媒完全會從它們的立場和需要來解讀問題,它們説釣魚島爭端可能導致矛盾升級,很多中國人害怕戰爭危險,所以紛紛避之——這樣的分析,我們當然不能盲信。但它們的言論提醒我們,海監無人報考原因必須弄清楚。
愛國聲音從來不缺,日本“釣魚島國有化”鬧劇以來,聲音更大。但面上的愛國不等同於真愛國,考驗愛國心要看行動。就中日衝突來説,海洋局特別是東海分局和南海分局,無疑是對抗最前線。這個時候主動去最前沿的陣地,足顯愛國赤誠和責任擔當。去的人踴躍,國人中的愛國心愛國情才是靠得住的,是國之幸民之幸;如果無人問津,原因就得探究一番了。
專家説了,海監執法船船員崗位要求過於嚴格,要求報考者擁有甲類船舶各類適任證書等,年齡還要35歲以下,有證的年齡大,年齡合適的沒相關證件,導致無人報考。希望這是真實的原因。
但專家的説法有些讓人不放心。公務員招考條件設定時,招考者難道不考慮實際情況、沒想到過高的條件招不到人?所以對這一説法有必要做一些核實。核實並不難。各種各樣的證,都有發證機關,發了多少證,持證的人都處於什麼年齡段,處於什麼學歷層次,肯定都有記錄,統計一下就可知道答案。另外,也可以參考往年的報考情況,如果往年報考的人很多,今年突然斷檔,豈不反常?
這並非小題大做,而有諸多現實意義。首先,海監崗位招人條件的設定,肯定是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如果按這樣的條件招不到人,那説明人才奇缺。海監時下無疑是重要崗位,這些崗位無人可頂,那如何補上?補不上會不會影響到機構職能的發揮?關鍵時候無人可用,是不是説明之前的人才培養存在欠缺?為什麼人才培養不能未雨綢繆?
專家也説了,海監薪水較低、工作條件艱苦,也是海監無人報考的原因之一。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人們對“愛國熱情高漲”的信心。從有些“愛國”言論中表現出的真誠來看,是完全可以什麼不顧而勇往直前的,工作待遇差一點又算什麼?如果真正非常愛國,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是不會講究工作待遇的。但是,這樣的人,在真正的考驗中卻沒有見到,這不耐人尋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