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時間:2012-07-06 11:00   來源:人民日報

  實施民族和諧大構建工程,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的社會基礎。民族關係是廣西最重要的社會關係,構建和諧民族關係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核心任務。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切實維護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創建、表彰活動,紮實開展以“知恩、感恩、報恩”和“愛黨、愛國、愛民”為主題的感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弘揚“團結和諧、愛國奉獻、開放包容、創新爭先”的廣西精神,進一步鞏固全區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增強各族人民的凝聚力,促進各民族和諧繁榮。大力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各族群眾互尊互信、互學互幫,尊重差異、開放包容,實現各民族同心同德、和諧和睦。

  實施民生大改善工程,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的群眾基礎。堅持民生為本、民生優先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政策,重點做好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等工作,重點解決少數民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扶持邊境地區加快發展,推動邊民脫貧致富,樹立和維護良好國門形象。突出抓好扶貧開發工作,繼續實行黨政機關定點扶貧,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扶貧開發,加快“整村推進”扶貧步伐,重點支援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深入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危改、水改、路改、廁改、灶改等“五改”工程,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生産生活條件。

  實施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工程,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的文化基礎。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民族團結進步的紐帶。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 努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徵、壯鄉風格、和諧相容的民族文化,推動文化軟實力成為發展的硬支撐。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各族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加強民族文化遺産保護,建設和管理好標誌性民族文化設施,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做好少數民族瀕危語言的搶救、保護工作,增加民族語言文字廣播影視、圖書報刊等文化産品的有效供給。大力開展群眾性民族文化活動,堅持舉辦少數民族節慶和歌圩活動,積極營造尊重、熱愛、參與民族傳統節慶的濃厚氛圍。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産業,實施骨幹民族文化企業培育工程和民族文化産品提升工程,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

  實施少數民族人才大培養工程,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的人才基礎。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支撐。必須堅持把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人才作為管長遠、管根本的大事來抓,著力培養一支政治上跟黨走、群眾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實績的高素質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隊伍。把少數民族人才開發納入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制定實施少數民族聚居區和貧困地區人才發展專項規劃,多渠道培養各級各類少數民族人才,不斷培育壯大民族工作專業人員、少數民族知名人士、民族工作決策顧問三支隊伍。加強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加大少數民族聚居區幹部定向培養力度,積極開展學歷培訓和崗位專業培訓。加大少數民族幹部交流力度,推動少數民族幹部在實踐中成長,優化少數民族幹部隊伍結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