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時間:2012-07-06 11:00   來源:人民日報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是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在新形勢下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廣西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

  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和巨大支援。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工作。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發展的時代特徵和民族問題的基本規律,不斷創新和完善我國民族理論,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民族工作的目標和方向,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體系。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廣西的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將廣西納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範圍,推動中國—東盟博覽會長期落戶南寧,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在經濟、區域發展等方面賦予廣西新的重大使命,支援和幫助建設一大批重要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水電、冶金、石化、機械、製造等一批重要骨幹企業,為廣西發展提供了重要引擎。

  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民族團結是社會進步的基礎,是中華民族的力量所在。新中國成立後,廣西進入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時期,各族人民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特別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各族人民求和諧、求穩定、求富裕的願望更加強烈。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反映了人民的意志、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調動了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

  民族區域自治實踐的顯著成就和寶貴經驗。多年來,廣西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始終把民族工作放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去思考、去謀劃,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問題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取得了顯著成就,也為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積累了寶貴經驗。一是全面貫徹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法,用好國家賦予民族地區的自主權和各項優惠政策,研究制定一系列地方性民族區域政策法規,切實維護少數民族正當權益,形成各民族團結奮鬥、社會穩定、邊境安寧的良好局面。二是牢牢把握民族區域自治這項基本制度和少數民族幹部人才這個關鍵,把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加強少數民族幹部隊伍的培養和管理。三是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和團結這個第一職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西部大開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國際國內産業轉移發生新變化等重大機遇,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四是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鞏固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治本之策,大力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著力解決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醫療以及群眾行路難、飲水難等實際問題。

  夯實發展基礎,努力開創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新局面

  民族關係問題本質上是發展問題。在當代中國,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就是在民族工作中堅持科學發展觀;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新形勢下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

  實施民族經濟大發展工程,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建設的經濟基礎。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一切困難和問題的根本途徑。必須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作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首要任務,積極搶抓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更加重視少數民族發展的重大機遇,進一步落實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快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發展,培育優勢民族特色産業,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強少數民族聚居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優化區域發展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繼續大力支援民族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綠色生態農業和創匯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