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國政府資訊公開年度會議”上,北大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援中心王錫鋅直指《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實施4週年“雷聲大雨點小”,各地、各部門落實情況尚待改進。
“財政預決算公開,是明確寫進法律的規定,但現在沒一個地方政府做到,而且還沒有任何人擔責,沒有任何人感到不好意思。”
從專家們的調查中,公眾發現不少地方政府資訊公開依然原地踏步。“省強部弱”的局面依然改觀不大。雖然經過“李燕們”三番五次地推動,但是此次部級單位及格率僅僅20.9%。相反各省因為相互較勁,比學趕超,及格率均超過66%。因此有學者感嘆,中央政府在上面推動,但往往會出現“燈下黑”。
其實當下政府資訊公開完成率不足兩成,僅僅歸結為“燈下黑”不足以解釋,問題在於有更大面積的“燈外黑”。報告顯示,省級往下,政府資訊公開落實程度遞減,縣級政府資訊公開得分非常低。但從資訊的直接需求來講,基層的民眾對於當地政府的資訊需求是最直接的,需求也最強烈。也就是説,直接面對資訊消費者的基層政府更是捂著蓋子執政。
近年來,海南、青海、內蒙古等省區頻頻出現“零申請現象”,這和基層政府長期習慣於“站在黑處”有直接關係。強大的行政慣性讓不少的官員仍然堅持傳統的“以不公開為原則,以公開為例外”態度,結果是“重要的都是不公開的,公開的都是不重要的”。資訊公開更多依賴於政府主動釋放資訊,但問題在於政府掌握了太多主動權,有時候變成了資訊的施捨。基層政府並沒有在現代社會中擺正自己的位置,轉變為社會管理“綜合資訊服務商”的角色。換句話説,何謂納稅人權利,何謂政府資訊的“消費者權利”,對許多政府官員來説,目前還仍然是處於“蒙蔽”和“混沌”之中。
顧客是上帝,作為資訊消費者的公眾同樣應該是政府部門的上帝。王錫鋅説:“資訊公開的品質如何,最終要靠資訊的消費者,也就是公眾來評價”。陽光政府時代,向前邁一步,離上帝便近一步;向後退一步,只能離魔鬼更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