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國際知名的建築師設計,3000萬的投入,17萬多平方米的面積……浙江金華建築藝術公園2007年問世之初得到不少讚譽,哈佛大學建築系的主任説,這會讓金華在世界的地圖上亮起來。5年之後,不知道金華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提高了多少,但這個公園、這個城市卻以一種難堪的方式又“亮”在公眾視野——這個奢華的公園現在已經成了一座“廢園”,不少本地市民也不知道自己身邊竟有這樣一座公園。(4月18日央視)
既然是“公園”,應該是市民休閒娛樂之地,何以能成為“廢園”?根據報道,原因有幾點:公園離市區太遠,配套設施不全以及管理人員缺乏等等,而根本原因是對城市發展估計太快,在城市規劃上不免“大躍進”,決策出現了失誤,導致掙面子的政績變成了丟臉的工程。
老實説,現在中國的城市發展非常迅速,常常能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所以在城市規劃中有超前的打算是必要的。而政府修建公園之類的公共設施來聚攏人氣拉動城市其他板塊發展,也不能説不是適宜的思路,可惜的是,金華市失敗了,不僅自己淪為笑柄,公眾還要為這種決策失誤買單。
失敗的卻不僅僅是金華市。前段時間就有報道,雲南大理市一座耗資6000萬的公園,因為人跡罕至,成了絕好的練車場。即使説這些是極端的例子,可我們仍然親眼目睹過一些縣市,修建了堪比北京長安街的公路,上面卻偶爾才能聽到汽車的轟鳴;修建了能容納幾萬人的體育場,比賽卻沒舉辦過幾回,成了野貓野狗的樂園……只是,這些例子太過平常,沒有“17位國際頂尖建築師”的名頭在前,也就引不起大家的更多關注。
把這些統統歸為決策失誤,是便當的,也不能説錯。但是,把此類事情一概解釋成“決策失誤”,那麼我們肯定還得一次次地去交昂貴的學費,並學不到任何東西。因為地方官員的政績衝動難以避免,而過於集中的權力又會使得規劃圖紙很容易就變成現實,結果就是公費國帑的浪費。
如何把地方官員的政績衝動扼制在理性和適當的範圍內,如何讓公共事務的決策更加科學和透明,這些都是正經文章,自然會有眾多有識之士不厭其煩地論述和教誨,也有賴於決策程式的完善和保障,而你我這樣的普通市民,即使不能參與決策過程,作為旁觀者,也想向他們提出自己的意見,那就一定要耐得住性子,經得起忽悠,別被炫目的名頭所惑。
前車之鑒不遠。就如同偏遠小縣修建高等級公路或者高檔賓館酒店,難道不是因為舉國迷失在“建設國際化都市”的幻象裏?近些年,這個口號被“宜居城市”所代替,固然是觀念上的進步,但如果只把它當做口頭禪,那麼“公園變廢園”的笑話還會出現。
央視報道的最後採訪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他説,要避免這種現象,要做到三個尊重,尊重自然,尊重當地歷史文化,尊重人。這話很平實很普通,但真正聽到心裏,卻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