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數字出官”,遏制統計造假

時間:2012-04-12 09:38   來源:光明日報

  4月10日媒體報道,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日前在局務會議上稱,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是統計領域最大的腐敗,是對政府公信力最大的影響,堅決懲治和積極預防在統計上弄虛作假,是統計系統廉政建設的首要任務。這是今年以來馬建堂第四次公開強調預防和嚴懲統計數據造假行為。  

  作為一個國家誠信的象徵、決策科學的保障,真實性是統計數據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近年來,從工資、就業“被增長”,到CPI、房價“被下降”,再到地方GDP總和屢超全國數據,統計數據的失真、注水備受詬病。統計數據造假,不僅直接影響部門決策,更透支了政府公信力。2010年《小康》雜誌進行的一次調查中,27.5%的受訪者表示“寧願相信自己的感覺,也不信任統計部門的數據”。 

  統計數據弄虛作假,很大程度上是地方利益從中作祟。媒體調查發現,目前全國仍有不少市、縣、區通過成立“統計改革小組”或印發文件的方式,對企業直報數據採取行政干預。甚至有地方政府運作與直報數據並行的另一套匯總數據,實施數據雙軌制。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3月份設立曝光臺,首次曝光重慶永川區和山西河津市干預企業獨立上報數據、涉嫌違反統計法的行為。 

  為避免地方干預,有專家不斷呼籲統計部門垂直管理。然而,垂直管理並非靈丹妙藥。統計部門可以把人、財、物收歸己有,卻不能完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失去了行政權力,一些地方官員可以轉而運用公關手段,拉攏腐蝕統計部門。從另一個角度講,統計的原始數據需要地方各行各業及相關職能部門作基礎性採集,一旦源頭摻假,統計數據就不可能真實。顯然,僅靠統計系統管理體製作橫向縱向調整,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地方利益干預統計數據造假,關鍵是官員的考核評價機制存在問題,陷入“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怪圈。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在阜陽任職時,親自將GDP增長率修改為年均增長22%,儘管實際年均增長僅為4.7%,王懷忠卻步步高升。“五毒書記”張二江擔任丹江口市市長3年間,該市GDP、財政收入、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虛報,其本人卻仕途順利。只要弄虛作假能換來更大的烏紗帽,有的官員就對統計數據虎視眈眈。 

  在激勵足夠大的情況下,單就不當行為本身進行約束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要想從根本上遏制統計造假,就必須改革官員績效考核機制,注重實績,吸納民意,破除“數字出官”。只有不再讓官員僅憑統計數據甚至是造假數據就能獲得升遷,才能徹底斬斷地方政府干預的利益衝動,還統計一個風清氣正。(張楓逸)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