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同之間 辨析2012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時間:2011-12-26 14:29   來源:光明日報

  同一政策組合 側重解決突出矛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2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組合雖與今年相同,但經濟環境和形勢的新變化,決定了政策具體操作和側重點上有所不同。

  “應該看到,當前的國內外環境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因此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繼續實施去年以來的政策組合;但同時微觀經濟的一些具體問題在某種程度、某些範疇裏已經發生變化,要對那些苗頭性、傾向性的變化密切關注。因此新的一年要著重解決經濟運作中的突出矛盾,防範潛在風險,在總體穩健的前提下,強調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汪同三分析認為。

  銀河證券日前發佈的分析報告指出,今年的貨幣政策將由2011年事實上的持續緊縮變為“結構性寬鬆”,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呈現“穩中趨活”的特徵。財政政策的“積極”不是體現在財政支出對公共投資力度的加大,而是體現在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方面。

  原材料價格高企、人工成本上升、企業訂單不足,多重因素導致眼下中小企業又陷入困境。國家正在採取一系列為小微企業減負的措施。“明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將更加注重與産業政策的協調融合,使其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包括信貸投放適度向小企業傾斜、通過結構性減稅來刺激企業生産在內的多項政策,都將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充實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提升其競爭力作為首要出發點,從而形成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中長期力量。

  同為處理三者關係 穩增長或更關鍵

  處理好增長、結構與物價三者關係是近年來宏觀調控的著力點。由去年的“防止物價過快上漲”的首要任務,變為今年“統籌處理增長、結構、物價三者關係”,政策執行重心和力度已經發生轉移。

  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長期看好,但是政策調控的側重點、優先次序將有所調整,“從財政政策執行的格局看,穩增長比其他政策目標比如穩物價可能排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上。”

  “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平臺的轉換期,增長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增加,遇到內外部大的衝擊,有可能出現短期內的大幅下滑。所以,穩增長是今後幾年重要的政策目標。”劉世錦指出。

  基於明年物價上漲壓力有所緩解和國際經濟持續低迷的共識,對中國而言,明年無疑將處於“調結構”的好時機和窗口期。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日前就表示,調整經濟結構是當前中國的生死存亡之道,在城鄉二元結構存在的背景下,提高農民收入是當前最大的改革主題。

  在劉世錦看來,未來幾年中國的産業國際競爭力還更多體現于製造業。即使將來製造業比重下降,也不宜降幅過大。“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尺度也要看是不是帶動了製造業技術水準的提高,是不是促進了製造業的效率改進。有了這樣一個導向,將有助於中國的産業結構乃至整個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沿著正確方向取得實質性進展。”

  從老百姓的感受來説,物價仍是最關切的。央行日前公佈的四季度儲戶調查表明,近七成居民認為當前物價高難接受。“2012年,既要穩增長,又要繼續抑制通脹。”社科院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強調,CPI的上漲將直接影響城鄉居民的生活水準,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對此絕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不能再重復過去經濟速度一慢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熱,一熱就緊的怪圈。”(記者 溫源 邱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