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道歉”不能搞出審美疲勞
時間:2011-06-17 14:26 來源:揚子晚報
近日,南京遭遇3次秸稈燃燒重度污染,環保部門沒有預警。6月14日,南京市環保局就此失誤用微博向市民公開道歉。可15日,在媒體發起的“您是否接受南京環保微博的道歉”的投票調查中,南京環保部門卻用實名(據說是“技術失誤”)在“接受”一欄中投了自己一票,此事成為昨日媒體和百姓的笑談。
可我們笑不出來,甚至有些苦澀。
這本是多好的事呀!可已有調查表明,這些年,一些地方的政府道歉從“叫好一片”到“漸入常態”,現在已出現了“審美疲勞”的苗頭。
政府道歉如果因為缺乏對所道歉部門的懲罰和鞭策而流于形式,甚至成為部門和相關責任人金蟬脫殼的新招,如果你道歉,他道歉,歉聲一片;去年道歉,今年道歉,明年還道歉……這不僅會影響到政府的誠信,而且,虛情假意或不當的政府道歉對道歉對象也是二度傷害。
如何使政府道歉成為真正有效的道歉。
首先政府道歉一定要有責任內涵,不能“起于道歉而止于道歉”,要有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在每次錯誤中,政府中誰是責任人和責任部門?該依法受到什麼處理?社會上誰是受害者?該得到什麼補償和救護?以後如何預防再犯同樣的錯誤。道歉不是負責的終點,任何道歉都不能代替政府問責。
其次,對每一次政府道歉都要有有效的評價。這次道歉有用嗎?道歉對象接受嗎?社會效果如何?對糾錯和提升執政能力的實效如何?目前不少政府道歉都缺乏這樣有效的評價。不能讓道歉看起來更像是某些部門對上級的“交代”或道德上的“自娛自樂”。(顧德寧)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