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全社會高度關注。國務院就食品安全專門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提出明確要求。這抓住了近段時期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
我國是食品生産和消費大國。13億多人每天吃掉200萬噸食物。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關鍵在於食品品質安全長期穩定可靠。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絕大多數食品的品質安全是有保證的。2009年起,國務院部署開展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在各地區、各部門努力下,集中治理、執法檢查、日常監管等明顯加強。一些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隱患得以消除,整頓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但是,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食品安全基礎薄弱,受産業發展水準、企業管理水準、消費結構水準、誠信道德水準等因素制約,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不容樂觀,一些違法違規頑疾仍未根治,新的問題時有發生,屢禁不止,特別是以食品非法添加為代表的食品安全問題比較集中地暴露出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食品安全體制機制、法規制度、技術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影響著公眾對食品消費的信心。
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在生産經營者。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準,歸根到底是要通過規範食品生産經營活動、提高生産經營者的品質安全管理水準來實現。食品産業鏈長、涉及環節多,哪一環出現漏洞,都會殃及上下游的食品安全。因此,必須保持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及時消除各環節領域的隱患,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懲處體制機制,強化執法措施,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懲違法犯罪分子,堅決淘汰劣質企業,警示、震懾所有企業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扭轉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切實增強消費安全感。
如果每一個食品生産經營者都誠信自律,就可以夯實食品安全基石。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缺乏嚴格的法律制度約束和有效的監管,食品生産經營者往往會在利益的驅使下,棄誠信和道德而不顧,甚至鋌而走險,恣意妄為。因此,維護食品安全,地方政府必須切實承擔起責任,不能因為一些企業在創造産值、增加稅收、拉動就業等方面為地方做出貢獻,就疏于監管,甚至包庇縱容。企業道德的血液,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要有嚴格的監管和違法以後讓其傾家蕩産的懲罰,才能催生和助推企業的誠信自律。
民以食為天。安全是食品消費的最低要求,沒有安全,色香味、營養都無從談起;安全也是食品消費的最高要求,關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食品安全壓倒一切。人人都需要安全的食品,人人都要維護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是所有食品生産經營者和各級政府、有關監管部門的法定責任,要不斷加大監管力度,通過增強生産經營者的外部約束力,促其內部自身管理能力穩步提高。同時,也需要全社會來關心維護食品安全,支援政府的工作。發現食品安全違法問題,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向監管部門舉報,而不是一味抱怨、發牢騷,更不能無中生有、製造傳播虛假資訊,這樣只能影響正常的監管工作、帶來消費恐慌心理,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廣大消費者。
面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面對食品産業快速發展和監管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維護食品安全不是旦夕之功。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立足長遠,充分認識包括非法添加在內的食品安全違法違規活動的危害性,順應人民群眾的高度關切和強烈願望,以堅決的態度、強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地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切實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準,讓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舒心。